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一則攸關到職權霸凌事件及其可行對應措施的相互拉扯,實有其進一步的議論之處。
話說:因應於近期內所相繼出現的幾起公家機關權勢霸凌事件,總統在府內所召開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的會議上,順勢研議推動所謂公務人員身心調適假的應變構思,暫且先不去論及到該項的總統研議定調,及其所可能會涉及到憲法體制設計、運作的合憲正當性,但是,無庸置疑的是,藉由總統的位階高度,以直指全民、全齡和全職種之於身心靱性議題現象的重要性,如此一來,相與關聯的命題思考,宜有加以擴寬、延深和拓展之必要。
誠然,檢視不同機關行號的屬性特質,及其所不樂於看到的任何權勢霸凌,皆是指涉某種冰凍三尺的滾動性影響,就此而言,包括可能的歸因事由、身心不適程度及其必要的配套措施,這就不僅止於單純的身心適應假,所可以了事的,以此觀之,如何得以避免將多重拉扯的職場適應難題,逕自於身心適應放假化的便宜行事,特別是扣緊關乎到放假一事應有之需求評估、過程評估和結果評估的效益評估機制設計;連帶地,潛藏於背後所糾結的各項命題思考,更有加以廓清之必要,像是:從公務人員的標地對象到一體適用於百工百業、從心理韌性的特定面向到身心靈經社韌性的全人關懷;從一天為限到多天為期的歇息機制;從病假公假到事假特休假的不同放假內涵;從公假扣薪到上班與否的配套措施;從個人動力破口的分殊歸因到職埸勞動屬性的系統動力;從公家機關到民間單位的專責通報設計;從身心不適應的概念內涵到身心調適的整體性規劃;從身心難以適應困境的當事者到造成不優身心狀況的壓迫性結構;從情緒控管到壓力管理;從初級預防支持到外部介入協助;從正向認知心理到充權修復使能;以迄於從員工協助方案到心理安適對策之諸多有待廓清的變革工程。
冀此,在這裡的考察聚焦之處,就不在於技為末的該項身心適應假,而是要復歸於道為本的各項結構性解套,特別是從「個體—制度—大環境」出發的通盤性考察,畢竟,放假與否乃屬於一時、短暫和隔絕性質於迴避不優的職場環境,至於,何以未能及時求助於員工協助方案的應有守護機制,這才是諸此權勢霸凌事件的針砭之處,特別是扣緊是否與工作相關、是否為短中期,以及究竟是係為個人家庭或勞動職場,指陳出來的是,此一糾葛分類、分級、分階、分段而來之分流的身心適應協助處遇,這也讓關於身心適應假的研議一事,當比想像之中來得深邃且複雜。
好一個,對的事,要如何配搭於對的手段方法、對的介入時機,及其方能有對的處遇結果之論述思考。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
因應時代的轉變且人類探究內在需求已不在只滿足物質本身,也察覺若只探討物質這個議題不全然解決個人、群體和環境互相影響之問題。好比說,科技發展飛速使資訊量過於龐大、文化生活多樣化的驅使和壽命增加產生出活到老學到老等舉例,皆是讓個體想要、需要滿足更多資源之需求。
回推正題當我們已經滿足物質需求時,不論是我們接收更多資訊對學習的熱忱或對生活品質的期待,還是會有身心倦怠期。常說要開心、快樂,可也有低谷期。在此政府早已對孩童的身心假的退動與執行,相對也看見成年人是否有這些需求的議題討論。工作中會面對到的部分簡單說人、事、物三者之延伸,細說則是上階級、同級的互動、堆集如山的交辦事項的完成、環境中產生的變動因素,還有工作時間以外的種種情況,在現有的病假事假上的假期數量有限、審批時間性、是由屬實性皆須探究。
此制度下來可解決個人當下問題,回公司後堆積如山的工作、同事間的對接,甚至變動因素或許會使當事人懺產生更大壓力。而長期下來是否有人濫用假期、包庇行為等問題產生。而我認為身心假推動事必要的,不過審批前後的談話客觀性及回歸工作場域工作狀態追蹤,也可在面試入職前更深入考量面試者是否能慎任和當事人的抗壓性與調適之必要。
身心適應假的相關制度建置是令我所期待的,但在制度建置之前,我們真的對心理議題有所了解嗎?在我們從小到大的教育過程中,在哪個課程中我們嘗試帶著孩子去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況了呢?若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心理相關需求時,這個制度的建置是否能達到最大的效益呢?以及做到預防勝於治療的部分呢?再者,心理生病之議題若期待可以讓社會大眾更加了解及普及,那相關的專業單位的普及是否能像一般診所普及,以及費用的普及才真的有可能讓大眾接觸專業單位來尋求幫助,進而減少心理疾病汙名化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