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30📚
01.監院糾正餵藥案
02.勞保基金水位高
03.高齡就業超商篇
04.診所藥局給包藥
05.檳榔專法口腔癌
06.不斷攀高總預算
07.綠能運具滑板車
08.政治紅利邀江蕙
09.社會住宅沒冷氣
10.月薪時薪調幅差
11.獨立納保高齡者
12.醫療共照難為性
13.老福聯盟四十年
14.逆齡經濟3.0
15.二春教授公私轉

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九月份的第五周(2024.09.30)所羅列出來的七字箴言包括有「監院糾正餵藥案」、「勞保基金水位高」、「高齡就業超商篇」、「診所藥局給包藥」、「檳榔專法口腔癌」、「不斷攀高總預算」、「綠能運具滑板車」、「政治紅利邀江蕙」、「社會住宅沒冷氣」、「月薪時薪調幅差」、「獨立納保高齡者」、「醫療共照難為性」、「老福聯盟四十年」、「逆齡經濟3.0」以及「二春教授公私轉」等15則的七字時事箴言,這也使得相與對應的延伸性思考,是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

首先,「監院糾正餵藥案」,針對新北市板橋於去年(2023年)所發生的一起幼兒園爆發不當對待和餵食不明藥物,監察院提出幼兒疑遭不當對待新北市政府卻未查扣重要影像證據、行政調查及司法偵查證據影像檢視爭議、新北市政府對醫事檢驗規劃及安置就學缺乏完整配套、新北市政府對醫事檢驗結果及裁罰公布說明草率反致事實無法澄清、司法早期介入啟動時機與協作問題,以及、兒童證詞採信與衡平審酌問題等六大項疏失,並且通過糾正新北市政府,只不過,從程序正義到標準作業流程、從單一局處到協力對接、從兒童表意到審酌衡平、從掉以輕心到乳酪效應,抑或是從監院糾正到中介第三方調查,據以直指如何啟動事前防制的預防性介入措施,這將會是檢視該項人群服務破綻的思考針砭所在;「勞保基金水位高」,行政院會通過明年114年度總預算案,勞保部分加計疫後特別預算撥補新台幣1,300億元,基金水位業已破1兆900億元,連續6年所撥補總額高達3,870億元,顯然,『撥補政治』已然是用以粉飾勞保基金背後結構性困頓的一項慣常性認知基模;「高齡就業超商篇」,鼓勵中高齡與高齡投入經濟性活動的二度就業,以讓老力發揮更多的社會性參與效能,這其中也包括即時戰力、臨場應變和八面玲瓏的超商工作,顯然,從如何為顧客取貨找件、補貨、貨品下架、清潔及搬重等,到為樂齡店員增設減壓墊、採取半箱進貨、工時優化、將飲料製作流程放大圖示化、提供放大鏡等優化友善職場項目,如何就其從不可行性到可行性、從政策定調到配套措施,以迄於藉由職業重建、職務再設計、工作執掌說明、友善環境,以找到適年齡、適身心性和適職種的全齡化勞動參與;「診所藥局給包藥」,衛福部健保署初步結論,要將把診所以及社區藥局的藥事服務費調整一致,而引發了藥界不滿,這是因為,目前診所藥師的藥事服務費只有39點,患者拿處方箋到西藥房領藥卻是可以給付54點,造成同工不同酬的給付不公平,然而,要求給付一致背後的醫藥分業、分級診療、就醫習性等機制設計失靈,這才是癥結所在;以及「檳榔專法口腔癌」,過去因為檳榔背後的產銷鏈,涉及到環境、經濟、文化等盤根錯節,但是,台灣口腔癌發生率居於世界第一的荒謬事實,致使檳榔專法的制定,實有其文明進化之必要,只不過,從上游到中下游、從供需到媒合輸送、從國土環保到醫療處遇與公共衛生,以迄於從行為禁制到認知調整,直指徒法不足以自行的壓迫性結構,將會是針砭所在。

其次,「不斷攀高總預算」,行政院核定明年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五期特別預算案,歲入3兆1534億元、歲出3兆1325億元雙創新高,只是,在不含特別預算及基金,歲出政事別占比,社會福利支出編列8,310億元居首位,接續的是教育科學文化支出編列6,050億元、經濟發展支出編列5,386億元,以及國防支出編列4,674億元,只是,從一般預算到特別預算、由從寬編列到收支兩平、從稅收超徵到保守編列、從帳面預算到實質支出、從政事推動到人民感受而來的『預算政治』,點明出來的是要如何讓納稅人有感於預算資源的有效配置和福國利民,實有嚴肅看待『預算監督』之於機制設計且有效運作之必要;「綠能運具滑板車」,根據交通部規定,電動滑板依照〈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六十九條規定,最大行駛速率在25公里以下,係屬於個人行動器具範疇,依規定不得於車道上行駛,違者將罰新台幣1,200元至2,600元,只不過,從交通運具到殺人武器、從依法究辦到與時俱進、從全面開放到交通規章、從法社會到社會法的綜融性命題思索,實有其嚴肅看待之必要;「政治紅利邀江蕙」,台北、高雄的南北兩都近期皆向天后江蕙招手,期盼復出開唱,進而引爆兩地演唱會的搶人大戰,顯然,此一『復出政治』意指的乃是包括政治、經濟、產發、社會、文創、地緣等多重意涵;「社會住宅沒冷氣」,以相對弱勢為其標地的社會住宅,因為社宅的單位數量多,光是增添冷氣設備,經費恐將增加百億元之譜,這也使得中籤的民眾需要再花一筆錢添購冷氣、洗衣機等家電,若是未能再次中籤則須搬家,此一為德不卒的該項策進作為,實有其從基本需求到奢侈享受、從自行採購到以租代買,以迄於從住其屋到適其屋的人權模式思考;以及「月薪時薪調幅差」,基本工資連續8年調整,月薪從20,008元調至27,470元,總調幅為37.3%,時薪則是由120元調至183元,總調幅為52.5%,預料正式上路的〈最低工資法〉,也讓第九度的調漲會是爭議所在,畢竟,從月薪到時薪、從全職到排班、從製造業到服務業、從調幅比率到所得差距,以迄於從被動收入到非典就業而來的主客觀及其認知基模落差,時薪、月薪累計調幅的差距,恐將會影響到年輕世代尋找全職工作和以及如何得以安於本業的勞動意願。

最後,「獨立納保高齡者」,依據〈全民健康保險法〉規定,65歲以上的高齡化人口須以眷屬身分依附配偶、子女,看似體恤老年人所得替代的經濟負擔,但是,開辦近30年的全民健康保險措施,是要有其相應於不同時空脈絡環境的社會變遷意涵思索,就此而言,過往屆齡65歲的法定退休人口,已然因為被迫要從勞動職場退出並喪失社會性身分,進而斬斷社會性連結的連帶關係,此一扣緊『勞動社會』而來的社會性身分認定,據以聚焦於從勞動期間的所得維持到退休之後的所得替代,這也讓身分地位的該項社會性徵別,直接範定於單一經濟範疇的階層化內涵,這才是思索從身心發展的『老化』、健康維護的『老保』到相關權益『老權』的高齡化人口族群,是否遭受到更多社會性歧視的議論針砭所在,連帶地,以依賴人口和多重弱勢觀點出發的該項眷屬身分納保設計,糾結的乃是從幼年到老年之於年齡切割的形式要件到獨立納保之於經濟自立的實質內涵思索;「醫療共照難為性」,《全民健康保險住院整合照護服務試辦計畫》的推動實施,民眾免自找照顧服員(看護)和無須全時在醫院陪伴而不必離職,健保每日也給付新台幣750元,家屬端每日最高僅需負擔1,050元,顯然是一項大大減輕經濟壓力的德政美意,況且照護輔佐人員之資格及照顧品質,會有由醫院訂定人員臨床照護之管理、監督與查核機制,只是,推動該項計畫究竟是想要解決什麼人的什麼問題?能夠讓所想要解決的問題,獲致何等紓解效果?以及又會衍生出來那些預期與非預期的衝擊影響?以此觀之,像是為了用以減輕家屬聘僱照護輔佐人員的費用負擔?意圖紓解護理人力的照護壓力?抑或期待有效提升對於病患的照護品質?諸如此類的目標設定及其績效管理,斷然不只是引進照護輔佐人員之類的人力補實,也就是說,不單單只是淪為有人或有專人照顧之類的低端作為,而是有無復歸於專業照顧的基本提問;「老福聯盟四十年」,今年(2024年)是老人福利聯盟成立30年,30而立的老盟相迎於台灣地區即將到來的超高齡社會,針對行動權、交通安全、就業權、社會參與權、終生教育權、健康權和居住權等諸多不平等情形,據以提出『安全、安心、安養、安定、安居』等所謂的五安,顯然,從福利增進到權益保障、從五權到五安、從四就到移動障礙,以迄於從迎老到安老、慢老、抗老、不用老抑或適老,老後人生的社會工程,當比想像中來得多樣、深邃與複雜;「逆齡經濟3.0」,針對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腦神經退化、第二類糖尿病以及心理健康等危及人類身心健康的五大魔王,而有所謂的醫療3.0,主要是透過飲食、睡眠、運動等生活模式改變和預防性檢測,以享受老後人生的健康果實,只不過,訴諸於流行病學及其公共衛生的背後,實有其平均餘命、健康壽命、健康長壽、老化治療、生活預防、精準醫療、高價醫療、再生醫療、逆齡經濟之間之關聯和因果的彼此糾結拉扯;以及「二春教授公私轉」,公立大學教授退休轉任私校,而成為所謂的二春教授或私校門神,這也間接阻擋年輕學者出路,以112學年為例,共計延攬595名公校退休教授,這其中又以亞洲大學聘任33名最多,其次為文化大學有27名,正修科大也有24名,顯然,從資深教授到年輕學者、從學閥師生到學術資本、從制度設計到人性誘因、從人流到物流的資源配置,諸多的高教危機,又豈止於學者之類的人流問題而已。

總之,高達15則的時事新聞箴言化,背後所實有的是從臺灣島內到地緣政治、從疫情火熱到後疫情善後、從政治到經濟或其它以及從法令到典章等生活序曲,對此,多些達觀來看待從「COVID-19」到「後疫情社會」的生活樣態和世間百態,至於,糾結於『個體(蘋果)-制度(木桶)-環境(製造商)』所顯現出來的這些整體社會事實(holistic social fact),更是說明: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它隨時在做改變。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