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一則關乎到地方政府執行與加碼非法定福利項目支出,而遭致中央扣除補助款的地方自治議題現象,實有進一步深究之必要。
話說:包括桃園市、台南市、澎湖縣、嘉義縣、苗栗縣、雲林縣及南投縣共計七個地方縣市政府,因為執行或加碼像是敬老禮金、重陽節禮金、老人假牙、老人健保福利金、免費營養午餐、大專院校生交通及圖書券補助、生育補助等非法定社福項目支出,而遭到中央政府扣除補助款,只不過,該項的扣款舉措,卻是引來中央、地方兩造對於財政收支劃分、法定社福門檻限制、地方財政紀律、福利政策、政策性福利、因地制宜措施、民之所欲及其選票施政的不同議論,如此一來,相與衍生的命題思索,實有進一步探究之處,這是因為:
首先,需要釐清的是非法定福利項目並非是絕對不可為或不能有所增設的策進作法,只不過,狹隘的工具理性思維,訴諸非法定社福支出的大幅劇增而少了應有的預算控管,抑或是未見項目執行狀況的檢討評估機制,這也讓中央政府的該項扣除補助款舉措,被放大的是對於地方財政破口或排擠紀律的質疑耽心,但是,映照地方政府對於在地特定族群的滿足表達性需求,這已然流為各自堅持的不同表述。冀此,在這裡的思考真義,一方面有必要尊重因地制宜且有所應變的地方政府權責和地方自治真義,另一方面則是如何建立起包括行政部門、代議監督及其人民參與式預算的社會性對話,這才是針砭該起議題現象的應有反思,如此一來,訴求於「公民政治」的關懷意旨,實為道為本的基進對策。
其次,上述扣緊以老人、兒童為主要的非法定社福項目支出,理當正視相迎高齡少子女化的人口發展危機,藉此通盤性檢討國家機器有無整全多層的因應措施,就此而言,地方政府所採借的是權利義務不對稱且雨露均霑的「福利津貼手段」,這本是一項應急的權變作為,並不關涉到濟弱扶貧的止惡作用,至於,如何回歸社會安全運作的各項法制化機制設計,這才是正本清源之道。換言之,相關聯的社會人文變革工程乃是需要針對社會安全、社會保障、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福利津貼及其福利服務等概念內涵,以進行必要廓清;連帶地,考察針砭之處也就不全然在於法定與非法定福利,這兩者之間的名實析辨,而是福國利民的西方文明理念,已然被直接複製移植於東方靈魂,進而出現各種福利迷亂行徑,這部分所攸關到生命共同體的社會情感連帶基礎,實有待建構華人社會所特有的福利精神調性。
總之,行政院主計總處本於職權所在進行補助款扣除,除了完備應有程序正義的技術性操作外,面對未臻成熟的「公民政治」,這也讓「選票政治」、「民粹政治」和「預算政治」,從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皆有其依樣畫葫蘆的如法炮製,最為明顯的實例便是,中央行政院撥補台電千億元來讓電價可望凍漲的取巧手法,此一變通舉措,跟地方政府的大撒幣措施,頗有異曲同工之妙,顯然,此一政府請客、人民買單的雙刃手法,所帶來的是『好康獲得免費福利』之於『欠缺結構性解套』的雙輸結局,也就是說,從執政黨到在野黨以迄於社會大眾,所企求的是皆大歡喜的社會效果考量,而非資源如何得以有效配置的成本效果,更遑論對於壓迫結構的制度性解套。
以此觀之,糾結於法定與非法定福利項目支出的迷思、迷亂,已然不僅於經費預算之類的編列手法,而是復歸對於公共資源及其公共論述、公共治理以及公共監督的基本提問。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