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勢義渡會(Dongshih Yi Du Association)
臺灣最早成立的非營利組織乃是源自於1833年正值清代道光十三年,有18 位婦女打算過河到對岸的東勢看戲,因為在船上遭受到船夫的調戲,混亂當中沉船而導致18 名婦女命喪大甲溪,不過,事件背後真正的結構性限制還是在於東勢跟石岡中間隔著河水湍急的大甲溪,僅靠提供收費性質的渡船服務,針對此一收取渡稅所衍生出來的不安全情事,地方人士募集 10 甲的義田,藉由這些義田收入的仗義恤鄰,免費在大甲溪兩岸提供安全的渡船服務,而渡船服務也直到1933年,由當時的日本政府興建東勢吊橋,才正式結束長達一百年的義渡工作,不過,東勢義渡會依然還是存在,像是於日治大正十四年(1925年)呈請台灣總督府登記立案,改名為「財團法人東勢義渡會」,更進一步於1953向台中縣政府申請更名為「台中縣私立東勢義渡慈善會」改組為董事制,最後,1986年改名為「財團法人台中縣私立東勢義渡社會福利基金會」,藉此提供急難救助、慈善資助、獎助學金、老人照顧或亡靈普渡等。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延伸概念:非營利組織、基金會、義渡
(本則小百科係由王順民整理)
晴天消息
- 擺盪於社區共生與共生社區之間…… :關於住戶見面會的社區參與和社區動力 2025-08-20
- 「鼓勵住戶認識彼此、共創社區生活,信義開發攜手嘉品住戶辦『見面會』」 2025-08-20
- 臺灣地區免評巴氏量表及直接聘用移工的挑戰與機遇 2025-08-20
- 「勞部稱『80歲免持巴氏量表聘移工』增10萬人需求,11天僅收615件申請」 2025-08-20
- 超高齡社會中的老老照顧和孤獨老死:社會處方箋的應對與反思 2025-08-19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