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因應於唯恐貧窮惡化的發展趨勢,衛福部提出所謂的「積極自立脫離貧窮實施辦法」草案,藉此扣緊包括教育投資、就業自立、資產累積、社區產業、社會參與以及發展創新在內的六大脫貧模式,對此,該項儼然是『二代脫貧方案』翻版複製(簡稱為『一代脫貧方案』)的發想構思,是有它進行結構性探究的必要。
首先,因為少了貧窮歷程的演變發展,這使得致貧的「前因」、濟貧的「過程」及其脫貧的「後果」,相與斷裂而無法因為內在的貫通而得以讓相關的策進作為,產生更多的改變效果,就此而言,由於掉落貧困之境,多少有其日積月累的滾動影響,因此,覬覦包括教育端的學用合一以及勞動端的訓用合一,要不是緩不濟急,便是無法有效地培力以成為較難取代的人力資本,冀此,在這裡的論述真義就不單單只是想方設法思謀各項可能或可行的解決措施,而是要回到巨視面向藉此爬梳『貧窮圖像』究竟為何的基本提問?誠然,當低收入家庭的實際訪查,已然成為某種通過性儀式的慣例事項之際,那麼,欠缺含蓋性別、年齡、生理狀況、教育程度、家庭組成、社經地位、人文區位等等變項所構築之『貧窮圖像』(poverty picture)的基礎研究和結構分析,這使得攸關到濟貧措施的效益評估機制,不僅有所闕如,更是讓後續的變革方案多少還是停留在空中閣樓或疊床架屋的應然層次?准此,投以主流社會而來的人力資本投資,那麼,擺脫貧窮的綜融性思辨,就不應該只是限縮在經濟範疇的教育投資或勞動市場的就業收入,而是一項糾結生理、心理、經濟、社會、文化、區位等等的整體性關照!
再則,包括就業準備、排除就業障礙、提供或轉介就業服務、職業訓練、輔導證照考試、小本創業、穩定就業誘因的「就業自立」;以及儲蓄、房地產、人力資本等有形或無形資產的「資產累積」,多少也因為漠視了導致貧窮或陷入困厄的構造原因,致使該項的積累因素及其所招致的可能阻擾,而讓諸如非典型就業、薄利就業、低薪就業、債務償還等等的真實景象,阻隔了更多向上提升的翻轉機會,就此而言,要如何針砭致貧所誘發出來的積累效應,那麼,像是健康不安全、教育不安全、勞動不安全、居住不安全與社會不安全,是有它回應於經濟不安全的串聯性思考;連帶地,意圖採行社會企業的概念,用以協助弱勢家庭,從而提供就業機會和增加在地謀生技能,斷然是不能漠視從個人、家庭到區域而來的社會階層化抑或是階層深化的馬太效應,如此一來,協助參與相關教育訓練、社區活動、志願服務、公共服務計畫等等的「社會參與」,恐有淪為緣木求魚之憾?
總之,『一代脫貧方案』不應該只是窄化成為過去『二代脫貧方案』的複刻版,特別是時間壓力所引發鋪天蓋地的摧毀力量,那麼,從一代貧、二代窮到代際之間的家戶困境,點明出來包括跨域整合、公私協力、制度調整、誘因條件、道德危險、福利依賴、自助人助以及權責關係,在在都有它解構、重構與新構的必要!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