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恩比館(Toynbee Hall)
   
湯恩比館係為1884年英國倫敦教士C. S. A. Barnett(巴涅特)為紀念故友A. Toynbee(湯恩比)的精神而建立的社區睦鄰中心,藉此號召知識青年為貧民服務,繼續完成湯氏遺志,這是因為:湯恩比為牛津大學經濟學講師,課堂上除了講授經濟學,更對當時的社會不平等與貧窮等議題呼籲社會改革,平日湯恩比便住在全城最骯髒、犯罪叢集之處,與貧民工人一同生活、教育並服務工人,誓為傳揚基督之博愛,然而,湯恩比於1883年不幸離世年僅31歲,巴涅特有感此事,遂於隔年1884年建立湯恩比館紀念故友之精神。至於,該項英國的社區睦鄰中心特別之處在於:與貧民同住,在貧民區備有宿舍,所有工作人員都必須住在中心內與貧民共同生活,藉以實際了解貧民的需要與問題,並且建立工作人員與服務對象之相親相愛的友誼;無既定的工作計畫,主要是依據當地居民的實際需要,因此,各地社區中心辦理之工作種類甚多像是托兒所、夜校、就業訓練班等;發動當地人力,盡可能培養當地居民能自動自發、互助合作、為地方社區服務以及文化中心,不只是讓社區睦鄰中心成為當地的服務中心,亦設法向當地居民或外國文化人士介紹本國及外國的文化,以成為當地的文化中心。

資料來源:葉楚生(1958)。<社會工作概論>。台北:龍山。
延伸概念:社會工作、社區睦鄰運動、科學性慈善
(本則小百科由吳恩祺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