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
   
馬太效應一詞指涉的是好的愈好,壞的愈壞以及多的愈多和少的愈少的一種現象,亦即,呈顯出來兩極分化現象,係來自於聖經《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 ):『一個國王遠行前,交給三個僕人每人一錠銀子,吩咐他們:“你們去做生意,等我回來時,再來見我。”國王回來時,第一個僕人說:“主人,你交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10錠。”於是國王獎勵了他10座城邑。第二個僕人報告說:“主人,你給我的一錠銀子,我已賺了5錠。”於是國王便獎勵了他5座城邑。第三個僕人報告說:“主人,你給我的一錠銀子,我一直包在手巾裡存著,我怕丟失,一直沒有拿出來。”於是,國王命令將第三個僕人的那錠銀子賞給第一個僕人,並且說:“凡是少的,就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叫他多多益善。”』。1968年美國Robert K. Merton提出這個術語用以概括一種社會心理現象,也就是說,“相對於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聲名顯赫的科學家通常得到更多的聲望即使他們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樣地,在同一項目上,聲譽通常給予那些已經出名的研究者,例如,一個獎項幾乎總是授予最資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都是一個研究生完成的,不過,此一術語後為經濟學界所借用,藉此反映貧者愈貧、富者愈富,進而贏家通吃的經濟學現象。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延伸概念:分配正義、世代正義、社會階層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