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淑女
(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碩士學位學程研究生)
「在這個少子的年代,我沒有因為我生了四個孩子上電視,卻因為我少了一個孩子上電視」,2016年3月29日台北內湖隨機殺童受害者小燈泡的母親在臉書文章中如此自嘲,正因為這句話讓人對於整起駭人聽聞的兒少意外事件,感受更為加深,這是因為這個小燈泡家庭對於社會充滿信任與愛,並且以喜悅和美好的認知態度,來創造生命的延續,然而,我們這個社會卻是讓一個甜蜜的小生命,在母親咫尺不到的距離眼下,慘遭極刑式割喉而造成瞬間身首異處的人倫悲劇,顯然,「我們只是路過」事件這對於台灣兒少人身安全的守護體系來說,著實是一大的諷刺。
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的人類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清楚地點明「安全」的需求雖然只是第二層的基本需求,但是,當生命「意外」的結束,多少還是一大的酷刑,對此,要如何尊重每一個生命存在的價值,而不是因為失去生命,才值得引起社會大眾的注意,基本上,兒童虐待依其受虐的類型可以分為遺棄與身心虐待以及其他,這其中的身心虐待又可歸納為身體虐待、精神虐待、性虐待與疏忽等四種不同的樣態,至於,來自於警政署的官方統計指出:近三年所涉及故意殺人罪案件當中,有48名的被害人乃為未滿12歲的兒童;連帶地,從衛福部統計處資料亦顯示出來近五年來依兒童少年受虐類型合計的受虐總人次,雖然是呈顯逐年遞減的發展趨勢,但是,值得關注的不僅是在於官方所公布的統計數據,更是受限於家家都有本難念之經的文化性迷思,致使家醜不可外揚的兒少受虐事實,因為未成案而成為諸多難以估計的通報黑數。
再則,相與衍生出來的是另外一個無差別殺人手段愈發兇殘的客觀事實,對此,不論是藥酒癮施虐者用以餵食毒品兒少所導致施虐致死,抑或是疑似精神疾病者的分屍與反社會偏激性格的極刑式割喉,在在都是令人髮指的驚悚行為,對此,讓人須加以思忖的乃是:在社會急遽變遷以及家庭結構快速的鬆綁底下,作為兒少在最為安全城堡的『家庭』,究竟它的功能已經被弱化或是剝奪了多少?而我們這整個社會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原以為孩子在全職母親專心陪伴下,可以成長得更好更安全,但是,悲慘的下場卻如同自以為三餐自行料理不外食就會吃得更健康、營養,殊不知,用的是地溝油與農藥含量過高的蔬果,也就是說,作為兒童最終父母的國家公權力又要如何有其積極作為的對應措施?以此觀之,讓兒少成為社會病態下的代罪羔羊,以兒少為其施虐的受暴對象,這對於手無縛雞之力的雙親來說,自保性質的防衛措施這無疑是以卵擊石,至於,開放的空間本就是一個友善信任的環境,加高學校圍牆只不過是將有形的學校與社區的安全守衛網絡相與隔離阻絕,這何嘗不是一項社會文明化的開倒車作為。
表:兒童少年受虐類型統計一覽表
年度 | 依兒童少年受虐類型合計受虐總人次 | 兒童及少年保護按施虐者身分別分 | |||||
缺乏親職教育知識 | 婚姻失調 | 貧困 | 酗酒、藥物濫用 | 失業 |
|
||
2011年 | 20,253 | 14,460 | 7,035 | 3,493 | 2,890 | 1,528 | 1,242 |
2012年 | 21,488 | 15,738 | 7,467 | 3,383 | 2,977 | 1,397 | 1,389 |
2013年 | 17,649 | 13,052 | 6,596 | 2,458 | 2,157 | 1,000 | 1,143 |
2014年 | 12,519 | 7,060 | 3,280 | 1,112 | 1,167 | 492 | 533 |
2015年 | 10,165 | 4,998 | 2,889 | 1,310 | 1,108 | 522 | 370 |
原始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統計處。
誠然,「親職教育」的關懷旨趣乃是用以培養父母成為有效能且健全的雙親,在這裡的「親」指的是父母親,「職」指涉的則是職責,也就是說,家庭是兒童接受社會化的第一個單位,父母扮演的是照顧、養育與協助進入社會化的重要他人,一旦父母停止其角色的扮演,社會難以倖存,人類文化更是難以延續,對此,家庭系統理論(family system theory)中提到親職教育的介入方案是援引外在資源以介入家庭,用以改變舊有的家庭系統關係,進而改變家庭成員間的關係與互動以尋求家庭成員間的可能改變,然而,衛福部的統計資料顯示:就兒童少年施虐者的身分別看來,前六項的身分別當中,近五年來均是以缺乏親職教育知識居冠,其次依序是婚姻失調、貧困、酗酒與藥物濫用、失業及精神疾病。誠如小燈泡母親所言,「這樣的隨機殺人事件,兇嫌當時是沒有理智的,這不是靠立什麼法就能解決問題,我很希望政府能從根本、從家庭、從教育來讓這種人消失在社會上。我希望我們的子子孫孫都不要再出現這樣的人……」,身為一位受害者家屬,事發的當下不受情緒拉扯並面對突來意外的理性發言,其沉穩讓人佩服之至。
猶記2012年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因王昊事件而增訂第54-1條款,但是,酗酒、藥物濫用仍然還是佔兒童少年保護施虐者身分別中的第六位,冀此,追本朔源理當是要從親職教育的「教育端」、婚姻維護的「內政端」、家庭支持的「社政端」、輔導就業的「勞動端」、取締藥酒癮的「警政端」、強制就醫的衛生端乃至於守望扶助的「民政端」和羈押詢問的「司法端」等等的守護網絡系統,提供整合服務來介入家庭以強化親職的復原力和維繫家庭的正常功能,藉此還給社會大眾一個平安的社會,以讓生活不再是在處於集體驚恐中,准此,緬懷該項集體性的社會創傷,我們要的真的只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平安』!?
附註:無差別殺人
日本秋葉原殺人事件,又稱加藤智大隨機殺人事件(東京警方依案發地點稱之為「外神田一丁目先路上における無差別殺人事件」,直譯即為「發生於外神田一丁目路上的無差別殺人事件」)是日本在當地時間2008年(平成20年)6月8日下午12時30分(UTC03時30分)於東京都千代田區秋葉原所發生的隨意殺人事件,犯人為25歲的男性加藤智大,事件共造成7死10傷。是日本30年來死者最多的同類罪案,也是歷來出動最多急救隊伍的事件。而在部分日本媒體,亦有稱此事為「秋葉原無差別殺傷事件」。(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