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報載根據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表示指出:自從103學年開始實施十二年國教以來,因為國中會考、免試入學等制度的運作失靈,再加上高分低就、低分高就等的突兀現象,而讓家長呈現出無所適從迷亂情形,以至於逕自讓孩子選讀私立國中,從而導致私校國中的學生逐年上升,而這也讓沒資源的學生只能自生自滅,恐有造成教育資源M型加劇惡化的發展趨勢。
基本上,該項的變遷趨向,這已然是一項預料之中的演變結果,換言之,從會考、免試到高分低就抑或是低分高就等,當只是問題的諸多表相而已,深植於背後的文憑情結和升學主義,這才是巨靈怪獸之所在,就此而言,對於無法逃脫結構性環境的莘莘學子或為人父母,也只是權充代罪羔羊般地以迎接該起的生命事件,冀此,要如何從人性投射所加總而來的社會事實,以進一步深究問題的癥結所在,這會是思辨的真義焦點,這是因為:首先,扣緊家庭生命歷程的發展進路,那麼,女子處於國中階段的家庭情境,父母們大都還是必須要努力的打拼賺錢,因此,國小與國中念公立及其高中或大學念私校的就學模式,經常會是主要且明顯的進化型態;連帶地,國中小念私校與高中大學讀公立的反向操作,背後要不是擁有一定的資材能力便是因為富爸爸所招致之人力資本的提前投資。准此,在這裡的考察切入點就不單單只是私校相較於公立之國中學生人數的互為消長情形,而是該項教育資源M型化與加劇惡化的發展態勢,背後所指涉出來的將會是從學生個人不平等以進一步蔓延到父母家庭不平等、學校區域不平等和社會不平等而來的階層深化議題。
再則,倘若讓子女就讀私校國中以進行某種薦舉流動(sponsored mobility)的高中或大學卡位戰,那麼,這種單純的資源配置問題所深化產生的機會流動現象,將會是衝擊影響的關注所在,換言之,無法選擇出身的先天地位之於後天努力而得以向上提升的競賽流動(contest mobility),那麼,對於以往「教育」所扮演重要的轉轍器機制,就有它重新檢視的必要,就此而言,即便不是用以宣告文憑無用論抑或是標舉學校得以消失等等的規範性思辨,但是,要如何重新找到改變命運的翻轉契機,那麼,一項獨立思辨的心靈結構和可以隨時帶著走的應變能力,又要如何從過去僅有的教育體制養成當中,以進一步擴充到其他不斷社會化學習的可能選項?准此,擺盪在包括資源配置問題與流動機會問題抑或薦舉卡位與能力出頭的諸多迷惘當中,這除了是增出來更多的迷亂行徑,同時也因為欠缺因應於不同發展階段所應該兼具的探索教育,而使得薄弱的自我概念和個別存有,就只能不斷地臣服於社會力(social force)的宰制底下而無法自拔!
總之,相迎於520之後新人、新政與新氣象的諸多可能變革,那麼,衷心以盼能夠藉由公民社會的集體性反思,來深究教育的力量要如何能夠引領台灣下一個世代的翻轉和蛻變,就此而言,教育部長人選的出線,是要有超乎一黨一派或一人意志的胸襟視野,而是直指滴水穿石的可能改變,正在一點一滴當中被加以形塑,但也可能是某種摧枯拉朽的毀滅力量?!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