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行政院主計總處於日昨2015年工業及服務業的受僱員工薪資,每人全年包括經常性薪資、獎金以及加班費在內的薪資所得平均為新台幣為48,490元,相較於前年一舉增加2.52%,而創下歷年以來的新高,對此,相與延伸出來的論述思考,宜有它進一步的探究空間。

基本上,針對該項的統計數據,多少也有教人感到詫異之處,特別是來自於個人感受或社會觀感,這使得平均月薪創下歷年最高的經驗現象,還是要有進行結構性考察的必要,這是因為:首先,採行「平均數」以作為薪資所得水準的變遷指標,本身便有它商榷、議論之處,畢竟,平均數及其極端數值而來的放大效果,自然是會讓薪資所得水準有所失真和失衡,就此而言,是否有包括「中位數」在內的其它呈顯方式,藉此讓國人與各行業別的所得維持和經濟安全,得以回歸到制度性保障的基本提問?連帶地,即使平均月薪業已傳達出某種的社會真實,但是,一方面要如何慎戒過度或不當的『區位謬誤』(ecological fallacy),藉此避免官方數字的自我感覺良好;再則,要如何肅立起官方統計的權威公信力,從而思謀數字背後的困境解套和配套措施。准此,在這裡的思索真義乃是用以點明出來相與關聯的各項統計數據,理當是要建基在資訊透明與對稱的前提底下,以進行對於政府公權力的治理責信?

事實上,限縮在工具層次的技術性操弄,那麼,此一平均月薪的觀測變項,還是要有不同的關照面向,一方面「平均」的操作性概念,無法確切反映家戶本身的所得維持及其面對經濟風險的控管機制;再則,「月薪」本身所糾結諸如底薪、加班、獎金、加給、禮金、年終等等的薪資結構,乃是用以突顯可支配所得本身的不確定性,如此一來,平均月薪的失衡問題以及失真情形,更是讓擺盪在名目薪資和實質薪資以及薪資成長和通貨膨脹抑或是薪資增加和失業率攀升的受薪階級,多所感觸與更顯弔詭。准此,相迎瞬息萬變的就業市場及其所形塑的階級社會(class society),那麼,有限、固定和調幅不大的薪資水準,扣除基本家計的必要開銷外,要如何讓保險、儲蓄與投資的三角關係,以臻至最適水準的組合關係?就此而言,收入所得多寡的人力競爭資本,更要有回歸到經濟風險的財務管理機制上!

總之,關乎到48K的平均月薪,對應而來的卻是生不起病、讀不起書、買不起房屋和結不起婚的諸多迷亂現象,冀此,單純的數據公佈以及背後所糾結的牽連拉扯,宜是要有從個體層次的所得不足,以進一步擴充至集體層次的經濟風險和政府缺乏決策問題能力的理性危機(rationality crisis),至於,即使是等待下一次定期的民主選舉,以讓該項的合法性危機(legitimate crisis)獲得解套,但是,民之所欲如何得以常在我心,這更是所有權力擁有者要慎思以對的政治志業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