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一項針對同一個世代之於不同年齡階段而來的長期追蹤調查顯示出來:這一群的年輕世代有高達86%擁有大學或研究所以上的教育學歷,近八成的女性則是認為外出工作會比當家庭主婦更有意義,而有超過半數的女性認為婚後不一定要生小孩;除此之外,另有六成的年輕男女則是不擔心40歲時還沒結婚。

基本上,該項在2001年之際,針對當時候的高中職二年級以及國一學生所進行的調查研究,歷經2009年、2010年再一次追蹤同樣一批受訪者所得出來的縱貫性研究,自然是有其必要以擺回到長期追蹤的結構性探究,特別是這當中所觸及性別和婚姻等議題現象,就此而言,相與關聯的訪查結果,亦有它回應於世代落差的深究意含,比如說:這一批所謂七年級的新生世代,理當是享有高等教育擴張的受教機會,因此,十年之後的檢視結果,那麼,近九成擁有高教的文憑學歷,這已然是一件預期之中的發展性後果,只不過,從受教年數的延長及其社會勞動參與的延後,再加上落差不大的競爭條件,那麼,因應於性別以進行就業和婚姻等等交叉分析的研究發現,這也就不是一樁令人感到十分訝異的經驗現象,但是,背後所隱含集體意義的該項客觀社會事實(holistic social fact),卻是要有從同一世代關聯到跨代間所應該要有之縱貫和橫貫的併進思考。

准此,在這裡的論述思辨點明出來的要如何從單一個世代的個體成長經驗,以擴及到同一個世代相關互動的集體現象,以迄於多代之間彼此糾結的整體意義,畢竟,作為一種社會性存有的自然人,從自身、家庭、社會到環境所環環相扣的生命週期(life cycle),就其不同生命流點(life point)所遭遇的生命事件(life event),那麼,即使充滿各自概念內含的生命歷程(life course),但是,要如何使其從個人、家人、同仁到一般他人,皆能保有某種程度的衡平關係,這多少指陳出來上述該項的縱貫性研究,攸關到這批的長期資料,實則是有它更進一步以回應個人在情境當中及其情境也會有所微調的通盤性考察,誠然,不婚是可以作為一個關係選項,而單親抑或是不婚理當也是一種的家庭型態,但是,晚婚、遲婚、少生到不生的生活境遇,也不能只是限縮在主觀意願和客觀條件,而是需要與時俱變的解決對策和配套措施,也就是說,隨著女性教育擴張的優勢條件,那麼,從經濟自主到生命自主這一路走來的『做妳自己』,即使用以捍衛所謂的『保有初衷』,但是,要如何得以『居安思危』和『樂天知命』,顯然,扣緊從2001年、2009年、2010年到長遠的時間推進,相關的訪查結果自然也會相應於從15歲到30歲、45歲、60歲、75歲到其它之不同演變歷程,而增益出來除卻性別所扮演的干擾變項之外,究竟還有那些構造影響因素?

總之,該項的縱貫性研究(longitudinal research),所舖陳的不單單只是新女性的生命圖像,而是關乎到男性圖像、女性圖像、家庭圖像、職場圖像、社會 圖像抑或是時代圖像,要如何進行綜融性的整體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