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報載衛生福利部計畫趁赴立法院報告《菸品健康福利捐分配及運作辦法》之際,而有意將現行的菸品健康捐從新台幣20元一口氣調漲為新台幣40元,如此一來,市售的外國香菸每包將達新台幣110元,而政府每年將可因此而多出新台幣240億元的菸捐。

誠然,流行病學的研究顯示:吸菸會造成癌症、中風、心臟病、氣喘等疾病,而菸害所造成的疾病醫療費用約莫會占各國醫療費用的6%至15%,台灣一地每年國民醫療費用約9,600億元,因此,估計每年因為菸害所造成的健保醫療費用至少也會達到新台幣500億元的支付規模,冀此,要如何讓供需媒合及其所可能招致的菸品戕害,以獲致某種程度的損害控管,那麼,關乎到菸品的售價一事,是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以此觀之,糾結於菸價而來的菸稅和菸捐,更是需要有不同的對應思考,畢竟,前者的菸稅,菸稅的收入是要進到國庫,並且係由全民來加以監督,至於,隨菸徵收的菸捐,則是由衛福部自行的統籌運用,也因為缺乏民間機關的監督機制,而有淪為主管機關小金庫之虞?就此而言,現行11.8元的菸稅菸對照於20元的菸捐,這兩者之間的財政穩定性、課徵公允性以及抑制的成效性,是有它整體性檢討的必要!?

至於,標舉為了籌措財源而來的苛捐或加稅舉措,就其資源配置與經費運用的目標管理而言,那麼,訴諸於「呼籲各界支持提高菸捐20元,以擴大照顧弱勢民眾」的政策說貼,就有它進一步廓清的必要,這是因為:一則對於弱勢民眾健康維護的照顧責任,理當是要回歸到社會保險制度抑或是其它稅收機制的基本提問,而非是委求於不穩定財務的菸捐或菸稅,藉此讓『黑錢』得以達到實質的挹注效益?再則,即便是隱含著使用者付費的菸價調整,但是,該種因為增加菸捐與菸稅而來的抑制函數,是否也要有分類與分級的對應措施,也就是說,對於從淺嘗的輕度吸菸者到中度或是強度依賴的癮君子,那麼,除卻菸價調高之外,是否還有其它的配套措施及其所可能會出現的逆向選擇或是衍生出來更多的外部成本?就此而言,扣緊從國健署而來的如下評估:2014年吸菸人口約310萬,若能調漲菸捐20元,預計可減少20.8%的吸菸率,同步也減少19.31%的消費量,而菸捐收入則是可以從現行的新台幣300億一舉以提高至新台幣540億,是有它超脫單純量化迷思而來的另類思考?!

總之,攸關到抗菸一役,那麼,從不抽、少抽、多抽到還是要抽的連續性演變關係上,點明出來盤根糾結的乃是包括菸價、菸稅、菸捐、菸癮、菸害、菸毒而來的諸多『煙幕』,特別是對於從課稅到捐收、從短絀到超收、從一次漲足到分時分程、從籌措財源到把餅做大、從公共監督到口袋金庫、從以價制量到價量齊漲、從使用者付費到生命共同體、從直接成本到外部代價等等問題意識的耙梳和廓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