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許多指標書店關門,包括台北101大樓PAGE ONE年中撤櫃,經營近三十年的金石堂忠孝店上月結束營業,小型書店更頻傳歇業。財政部資料顯示,全台書店近十年消失約一千家,減少幅度高達近三分之一;業者指店租高、利潤薄,是大小書店共同困境;學者分析國內閱讀風氣日益下滑,導致書店經營困難。

國內曾有新學友、金石堂、誠品三大連鎖書店體系,全盛時期各五十到上百家分店,新學友二○○一年遭納莉颱風重創後苦撐,二○一一年全面結束營業;金石堂十年來從一百一十家分店萎縮到約五十家,指標忠孝店上月收店;誠品雖維持四十多家,但許多愛書人詬病其商場越來越大,越來越不像書店。

《蘋果》調閱財政部營利事業登記資料,經營圖書雜誌零售業的書店十年前三千兩百多家,今年七月僅剩兩千兩百多家,減少約一千家、減少幅度近三分之一。台北市知名「書街」重慶南路全盛時期約三百家書店,重南書街促進會理事長沈榮裕說,重慶南路現僅十六家書店,店租飆漲、連鎖書店興起、電子商務盛行,傳統書店越來越難經營。

有業者透露重慶南路一樓店面月租約三十萬到五十萬元,賣書一本只賺幾十元。重慶南路天瓏資訊圖書老闆彭武崇說,最大成本是店租,現利潤只剩以往三成,「大家都在苦撐。」金石堂坦言,確實因房租無法打平,才決定忠孝店歇業。PAGE ONE是新加坡商連鎖書店,未對外說明撤櫃原因。

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教授陳昭珍分析,學生為升學考試,課外閱讀越來越少,成人太忙也使閱讀頻率下降,導致書店經營困難。上班族許先生直言,網路購書折扣多、書種又齊全,近年漸漸減少逛書店頻率。

作家侯文詠認為閱讀量下降,並非民眾不讀書,而是滑手機、上網佔掉時間。紅桌文化總編輯劉粹倫也觀察,以往有些捷運乘客會看書,現都滑手機,填充時間選擇變多;電子書則尚不成氣候,她與侯不認為已排擠紙本書。

為求生存,連鎖書店力拼轉型。金石堂董事長周傳芳的妹妹周品慧創立「瑪德蓮書店咖啡」,已有四家金石堂附設咖啡,盼此舉吸引客人上門「享受文化氛圍」;並定位金石堂為社區型書店,今年在台北、新北、台中、高雄開新分店。誠品強調一直朝複合式經營,現有些分店發展為百貨,但都設有書店。

文化部回應,圖書出版大環境雖日益不利,仍會努力推動實體書店發展,盼提振閱讀風氣,包括補助書店提升經營能力,籌組專業輔導團協助解決營運問題。(時事新聞來源:蘋果日報,2015.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