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我要一碗愛心麵」基隆中正區一間亮著暈黃燈光的古早味切仔麵館,自6月起開始推特別餐愛心待用麵,一碗30元的切仔麵,客人可以自由選擇捐贈碗數,留給需要幫助的人,至今已經累積700碗,可惜捐贈者多,受用者少,目前只吃掉11碗。

張家麵館內,一張紅色的「愛心人士名錄」海報映入眼簾,一旁還有「尚有碗數」牌子,數字每日更新,不少人看了疑惑,問老闆張友銓,張友銓說當初推行是想為媽媽祈福。

去年4月張家麵館草創,沒想到一開店張老闆的媽媽就被檢查出罹癌,孝順的他興起籌辦「待用麵」的構想,希望能積德,為媽媽的健康祈福,不料,還沒等到開辦,媽媽就走了。

張友銓強忍悲痛,決定繼續籌備待用麵,每個月張老闆也用媽媽的名義,「加碼」50碗,延續孝心,但起初,這項舉動引起不少客人質疑。

「你怎麼知道來吃的人,是不是窮苦人?」「不需要請受用者出示低收入戶證明嗎?」張老闆說,計較太多,就失去良善本意,人都有甘苦、手頭緊的時候,就算他穿西裝、戴勞力士走進來,說要吃待用麵,他還是會為他煮一碗。

不少人聽完張老闆一席話,都決定掏腰包捐麵,愛心海報很快就被寫滿,但受用者卻不見人影,直到開辦後一個月,才出現一個原住民媽媽,帶著3個女兒,說要點2碗愛心待用麵。

張友銓還記憶猶新,他說,媽媽害羞的告訴他和女兒合吃一碗就好,但他還是煮了3碗送上,「既然來吃,就吃飽一點。」

見到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受惠,張友銓欣慰卻也心急,因為有客人一次就捐出10碗、30碗,開辦3個月來卻只吃了11碗,他推測,可能是因為鄰里間互相認識,就算有人甘苦、肚子餓,也「怕歹勢」。

張友銓相信人性本善,一碗麵就像愛心樹苗,萌芽後會不斷長大,雖然愛心小樹成長得緩慢,但想到能助人,待用麵,還是會一直辦下去。(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15.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