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理事長

晴天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

根據某一民間社福機構的服務經驗指出:諸多弱勢家庭的孩子,往往會因為放寒暑假而失去了營養午餐,這除了三餐不濟挨餓外,同時也要面臨到營養不良的成長危 機,尤有進者,調查也顯示有近四成的弱勢孩子,在放假期間天天沒有吃到午餐,即使是有得吃,36.9%的孩子能吃的充其量也只是一兩樣青菜、罐頭配白飯、 泡麵的「迷你份量」,乃甚至於有12%的小孩吃的幾乎都是一再加熱的剩菜剩飯,除此之外,進一步地了解這些家的庭餐食費用,那麼,有近三成的弱勢兒少,每 一餐所能夠花費的餐費不到新台幣30元,這不禁教人擔心這些國家未來主人翁的身心健康。

誠然,上述的經驗景況,理應不是會令人感到多大的詫異,只不過,不斷加碼演出的催淚效果,那麼,嫁接在感動行銷而來的故事情節,其所能夠傳達的諸多意含, 這將會是問題的針砭所在,比如說:現行對於經濟弱勢家庭、特殊境遇家庭或是高風險家庭的兒少扶助,有無一套相對完備的協力網絡,特別是從公部們到民間單位 以迄於從教育端到社福或民政端?連帶地,從各自主責到共責關係的串聯鑲箝,那麼,針對上述所謂吃不飽、吃不夠抑或是沒得吃的原因究責,又是否指涉某種現行 制度的運作失靈!?就此而言,實務工作的專業團體,在進行感動行銷的同時,要如何提出具體建議或是配套措施,這才是用以提升台灣文明化內含的著墨所在,否 則,綁架案主之際,這除了資源到位之外,是否再次地淪落更為不堪且一再重演的生命事件?

僅以營餐午餐中斷一事而來的延伸性思考,一方面,無論是吃不飽、吃不夠或者沒得吃,又何止侷限在午餐一頓,從午餐問題到早晚的三餐問題?從膳食問題到其它 更多的衍生性問題?從孩子的個體問題到父母家庭的集體問題?以及從食衣住行的需求不足問題或剝奪到疾病傷殘的風險規避問題?就此而言,在這裡的論述真義就 不單單只是限縮在工具性範疇裡的捐款濟助、飽食一餐,而是要如何從戰略性角度,以直指一套用以讓家庭得以妥當運作的照顧藍圖和服務網絡,

是否有具體回應於不同生態環境、問題需求、資源盤點而來之家庭維繫、家庭補充、家庭重整與家庭替代的福利服務體系?!

總之,觸目所及的盡是『放長假=餓肚子?』或是『消失的營養午餐?消失的一家溫飽!』等等的感官刺激和人性威脅,誠然,在可憐和可恨之間,背後是否糾結可 悲的制度和可嘆的人性,如此一來,被耗損或耗盡的又是什麼,這一點會是不斷插竿立旗且紅海策略操作的非營利組織,要三思以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