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總處今天發布民國113年受僱員工薪資中位數統計,全體受僱員工平均總薪資為73.2萬元,年增4.42%;總薪資中位數54.6萬元,年增4.03%,創102年發布統計以來、12年最高。主計總處表示,前年受廠商去化庫化基期低,去年景氣回溫,加上基本工資漲、廠商發放獎金增加,因此去年總薪資中位數增幅擴大。不過低於平均總薪資員工比率達68.75%,則是歷年次高,顯示高薪者拉高平均值效應愈來愈明顯。
主計總處說明,113年全球經濟穩健,人工智慧及高效能運算等應用需求擴增,內需市場熱絡,工業及服務業全體受僱員工(含本國籍、外國籍之全時員工及部分工時員工)全年總薪資(含經常性與非經常性薪資)中位數為54.6萬元,較上年增加4.03%,其中本國籍全時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中位數為58.5萬元,年增4.52%。
觀察各行業差異,以金融及保險業全年總薪資中位數110.6萬元居冠,其次是電力及燃氣供應業109.1萬元排名第二,出版影音及資通訊業80.7萬元第三。至於受僱員工人數較多的製造業為57.0萬元,其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87.6萬元、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89.9萬元,都是去年業績亮麗的受惠產業。但部分工時員工較多的其他服務業、教育業(不含小學以上各級公私立學校)總薪資中位數都不到39萬元。
若與上年比較,以金融及保險業年增8.77%最高,礦業及土石採取業、用水供應及污染整治業、批發及零售業增幅都也超過5%,製造業增4.83%,其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增加9.55%。
拉長時間來看,近10年來各大行業以住宿及餐飲業增加32.68%、金融及保險業增31.60%、出版影音及資通訊業增24.53%幅度較高;製造業增加23.05%,其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增加52.49%,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增加41.29%。
113年未滿30歲者全年總薪資中位數為46.8萬元,後隨年齡增長而提高,40至49歲者增至62.0萬元,至65歲以上者因包括退休後二度就業之員工,中位數降為43.9萬元;若與上年比較,40至49歲者年增幅4.27%最高,30至39歲者增4.23%。
去年全體受僱者固定薪資加上獎金的總薪資平均73.2萬元,年增4.42%不低,低於平均數員工卻達68.75%,比前一年的68.70%更高,僅低於111年的68.91%。主計總處官員表示,去年總薪資增加幅度大,意味高薪的人又墊高薪資,以致低於平均數員工比率上升。
若觀察近十年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各分位數總薪資增長情形,全年總薪資以較低薪及最高薪增幅最明顯,其中第1十分位數、第2十分位數及第9十分位數 分別增加32.90%、31.46%及27.75%,低薪者增幅大應與基本工資有關,高薪端增幅大則與高薪產業加薪及獎金領得多有關,但其餘各分位增幅則相對稍緩。
主計總處同時發布去年各市縣受僱員工薪資統計,其中果然以竹科所在的新竹市全年總薪資129.8萬元拔得頭籌,新竹縣100.3萬元居次,台北市94.7萬元排名第三,桃園市78.6萬元第四,同屬竹科鄰近縣市的苗栗縣75.9萬元,名列第五。(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25.11.25)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