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衝擊高教版圖,近年來大學邁入科系整併與裁撤期,114學年度全國大專校院共裁撤86個班別,不過,今年依舊新成立60個班別,當中大多與人工智慧、資通訊及醫療領域相關。學者專家直言,我國高教體系正經歷「親產業、重科技」的結構性重塑,資源快速流向AI、半導體、資通訊、醫事等熱門產業,反映出國家產業結構轉型和人才政策引導的結果。
根據教育部「114學年度大學校院系所班組增設調製情形一覽表」,可看出AI結合半導體產業浪潮,持續影響大學辦學。新增科系中,台大成立國際半導體學士學位學程、高師大新增半導體碩士在職學位學程、靜宜大學開辦晶片設計學士學位學程、逢甲大學增設資通安全碩士學位學程。
另一個熱門領域則屬醫療,例如馬偕醫學院醫學系新設臨床醫學碩士班,清華大學也開辦醫學資訊碩士學位學程,中山大學與亞洲大學則開辦護理系。
高教資訊平台「大學問」執行長魏佳卉表示,115學年度的大專校院各科系招生名額等資訊近期也相繼出爐,教育部雖尚未公布,但依照各校資料來觀察,情況與114學年度相差不遠,擴招的系所仍集中在少數幾個高需求、高科技的領域,如銘傳大學資訊工程學系115學年度擴招名額比前一年度增加124人,人工智慧應用學系也比前一年度擴招65人,反映產業結構轉型和國家人才政策的引導。
魏佳卉認為,總歸114至115學年度的系組名額變動,代表台灣高教體系正經歷一場「親產業、重科技」的結構性重塑。資源從傳統、低技術門檻、生源減少的科系,快速流向國家戰略產業及熱門領域。
114學年度成功大學增設考古學研究所博士班,清華大學環境與文化資源學系也在停招多年後復招,與目前人文科系發展趨於弱勢的現況逆向而行。
成大考古學研究所所長趙金勇坦言,這個現象不只存在台灣,近年美國的大學也大幅裁撤英美文學、教育與心理等科系,即便引起很大爭議,但這就是AI興起的社會新常態,自此具備跨領域能力已是必然,「10年後大家的競爭對手都是AI」。(時事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2025.11.17)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