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院會昨天通過財劃法修正草案,據透露,決策高層在修法研商的過程中,一開始就定調中央釋出規模不能低於藍白現行版本,對於各縣市的財政競合矛盾,草案一旦進入立院攻防,政院版要有利爭取在野黨區域立委支持,在朝小野大的結構中找到破口,將決定修法成敗。不過,在野黨也不是吃素的,立院攻防、縣市角力、藍白競合,牽動這場財劃法大戰的結局。

在野黨去年底推動財劃法修法,行政院卻因政治考量遲遲不提出對案,最後在藍白立委主導下,去年底通過版本,中央光統籌款釋出規模就從原本四六七六億元暴增至八八七四億元,迫使主計總處採取「調整」補助款的方式,引爆地方政府大反彈。

歷經大罷免、大失敗,行政院長卓榮泰定調「痛苦一年就夠」,啟動行政院的修法列車。財政部雖然隨即邀集地方政府開會討論水平分配的指標、權重等公式,但決策核心也都了解,中央要釋出多少財源的垂直分配才是重點。修法要有說服力,就算釋出財源低於現行版本,論述上也要言之成理。

結果就是,雖然政院版統籌款規模僅八二一三億元,低於現行版本八八七四億元,但把統籌款、一般性補助和計畫型補助合計來看,政院版的一點二兆元反略高於現行版的一點一六兆元,藉此顯示中央的「誠意」。

中央的總釋出規模雖然增加,但其中仍有不少玄機,例如政院版釋出的八二一三億元統籌款,其中有一○八○億元是從一般性補助款改為基本財政需要額。財政官員表示,原本一般補助款會用來彌補地方政府的財政收支差短,既然統籌款規模大增,某種程度取代補助款的功能,一般補助款就不需要高達兩千五百億元。

相對於一般補助款縮水,計畫型補助款則從現行的三○八億元大增至二三六八億元。知情人士指出,這部分則考量中南部綠營的基本盤,相對於北部捷運軌道工程已十分成熟,中南部軌道建設需錢孔急,計畫型補助將是軌道建設經費主要來源,南二都預料將是最大的獲益者。

由於政院「蓋牌」實際分配比率,除了因分配指標調整導致統籌款下降的台北市、新北市、新竹市表態反對,其他藍營縣市也不願開出第一槍,各縣市彷彿被矇住眼睛,財劃法分配大權仍掌握在中央手中。

面對立法院朝小野大的現實,政院強調公式更公平、指標更均衡,甚至呼應離島縣市的要求,將菸酒稅納入統籌款的來源。這些動作都是希望在修法過程中,凸顯財劃法現行版本分配不均,過度偏重雙北市、新竹市等營業額高、人口多的地方政府,藉此爭取其他縣市首長、立委支持「大家可以分比較多」的政院版。

平心而論,政院版財劃法制度設計相對複雜,也因此在分配均衡上優於現行版本,在野黨對於行政院的政治動作當然心知肚明;立法院審議時,對在野立委而言,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政院版「再加碼」,透過修訂分配指標及權重,確保已經到嘴的肥肉不會丟掉,而不是在縣市之間相互爭奪資源,到時候中央將被迫再擴大釋出規模,卓揆「只痛苦一年」的願望能否成真,恐面臨更大挑戰。(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25.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