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臺灣作為全球經濟體系中舉足輕重的角色,尤其在半導體產業的卓越表現下,贏得「護國神山」的美譽,然而,這份榮耀的背後,卻是隱藏著深層的經濟結構性問題,正如《經濟學人》所警示的「臺灣病」或「福爾摩沙流感」,其核心特徵與「荷蘭症」類似,反映出臺灣在經濟發展中面臨的多重挑戰。
根據《經濟學人》的報導,臺灣雖然在全球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但長期以來卻可能會面臨到經濟失衡的結構性運作問題,具體而言,臺灣的經常帳順差持續膨脹,外匯存底大幅增加,房價飆漲,這些現象顯示出經濟結構的扭曲,此外,新台幣被認為是全球最被低估的貨幣之一,這與中央銀行為了維持出口競爭力而抑制匯率的政策密切相關,雖然,此一舉措,短期內可以明顯提升出口導向的產業成績,但是,長期而言,卻是會對國內勞工薪資、生活水平及社會公平,造成負面影響。
「荷蘭症」一詞源自荷蘭因天然氣出口激增而導致其他產業萎縮的現象,其本質在於過度依賴單一產業發展所引發的經濟失衡,臺灣的情況亦有相似之處,半導體產業雖然是國家經濟的重要支柱,但過度依賴該產業,已經導致其他產業的相對弱化,此外,中央銀行長期干預匯率市場,壓低新台幣匯率以促進出口,卻也犧牲了進口商品價格的穩定性,使其生活成本上升和薪資增長停滯;另一方面,臺灣在全球化進程中面臨的結構性限制亦不容忽視,這是因為,由於國際政治環境及非IMF成員地位,臺灣在應對匯率波動或國際金融危機時缺乏有效工具;連帶地,政府政策過於傾向出口導向,忽視了內需市場的發展,這也進一步加劇經濟結構的不平衡。
職是之故,相與對應的改善對策,包括有:
(一)為了應對經濟的失調、失衡,政府應考慮調整貨幣政策,適度放寬新台幣的匯率管理,使其更接近市場真實價值,以減輕對民生及進口成本的壓力;
(二)應加強對於其他產業的支持,如綠色能源、生物科技、文化創意等,以促進經濟多元化發展,從而減少對於單一產業的過度依賴;
(三)應優化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針對經濟弱勢家庭提供更多的支持措施,以縮小貧富差距和提升其生活水平;
(四)應強化對於勞工權益的保障力度,推動薪資改革,使工資增長能夠與生產力和生活成本同步;
(五)提升教育品質,鼓勵創新,並培養多元化的人才結構,以促進新興產業的崛起,這不僅能夠提升勞動力素質,還能減少經濟對於傳統產業的依賴。
至於,相與衍生的批判性反思,包括:
1.結構性限制與全球化挑戰:在分析「荷蘭症」、「臺灣病」或「福爾摩沙流感」的過程中,必須認識到其背後的結構性限制,也就是說,臺灣的經濟結構問題並非是純粹內部政策所致,也受到國際環境及地緣政治因素的影響,畢竟,在外交孤立及非IMF成員地位下,臺灣缺乏應對匯率波動及國際金融危機的有效機制,這種結構性限制,意味著臺灣必須在國際舞台上尋求更大的參與空間,據以獲取更多政策選擇權。
2.公平正義與社會不均:當前政策過於傾向出口導向,進而犧牲了內需市場及民生福祉,如此一來,這不僅導致勞工薪資停滯,更加劇了社會不均問題,對此,攸關到經濟政策的制定,應更加注重公平正義,平衡出口利益與內需發展之間的關係,藉此避免讓特定階層承擔過多成本。
3.長期視角與制度建設:解決經濟失衡問題需要中、長期視角,而非僅僅依賴短期政策調整,政府應建立健全的經濟治理機制,包括透明化的貨幣政策、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及多元化的產業發展規劃,以確保政策具備連續性和可持續性。
4.從產業到全社會的衝擊影響:半導體產業雖然是臺灣的重要經濟支柱,但其過度發展已經影響或排擠到其他領域,乃甚至於引發房價高漲、生活成本飆升等連鎖性效應問題,未來的政策規劃精神,應更加注重產業之間的平衡發展,同時考量其對社會的整體衝擊,如勞工權益、環境保護及資源分配等。
總之,面對「荷蘭症」與「臺灣病」等複雜經濟現象,臺灣必須正視其背後深層次問題,包括結構性限制、政策選擇偏差及社會資源配置不公,未來政策應以長期視角為基礎,平衡內外需市場發展,加強創新驅動及教育改革投資,並建立更具韌性的經濟治理機制,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實現經濟結構轉型與可持續發展目標,進而縮小社會不均帶來的裂痕,使其全體國民共享經濟成長的成果,以讓臺灣在全球化的競爭態勢中,立於不敗之地。
(本文的撰寫構思取材中時電子報,2025.11.15:「經濟學人示警,台灣經濟嚴重失衡」)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