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2025年10月,臺中市梧棲區一間養豬場的豬隻,經檢測確認感染非洲豬瘟病毒,這一事件成為臺灣地區首次驗出的本土案例,特別是疫情的爆發,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尤其是對於豬肉產業及食品安全的影響,主管機關農業部也隨即展開疫情調查,尋找病毒感染的來源,並加強對廚餘養豬的生物安全管理,農業部也於同一時間,下令禁止使用廚餘餵養豬隻,但是,此項的行政命令,立即對於畜牧業者造成影響,特別是以廚餘為主要飼料的黑豬養殖戶,這是因為,黑豬肉質的優越性,係來自於使用經過高溫處理的廚餘,若是嚴禁使用廚餘,將會導致生產成本增加及生計受損,並且直接影響到黑豬的肉體品質。
誠然,非洲豬瘟的爆發,當可追溯至諸如全球貿易的變化、疫情防控措施的不足以及生物安全意識的缺乏等等交織而來的多重性因素:(一)首先,隨著國際貿易的頻繁,豬隻及豬肉產品的流通增多,病毒的傳播風險也隨之增加,臺灣作為進口豬肉的主要地區之一,未能有效監控進口產品的安全性,也為病毒的入侵提供可能的漏洞、破口;(二)其次,政府在疫情爆發前缺乏長期監控機制及應急備案,使得防疫工作陷入被動,導致導致病毒在本土的蔓延;(三)此外,部分農民對於生物安全措施的認知不足,未能嚴格遵循相關規範,進一步加劇疫情的擴散,公共教育在提升養殖業者的防疫意識方面,實有羸弱不足之處;(四)臺灣在豬瘟防控方面的政策制定相對滯後,遠地不說,以廚餘餵養黑豬所涉及到飼養成本、社會成本和環境成本的公共政策,依舊都有未定之天且以拖待變的模糊地帶,也就是說,在廚餘養豬政策上,國家機器未能充分考量其可能引發的生物安全風險,況且還有農業政策與食安管理當中所夾雜的深層矛盾。
職是之故,針對當前非洲豬瘟疫情的挑戰,理應是要採取一系列有效的改善對策,包括:(一)首先,政府需加強對養豬業的生物安全監管,建立完善的監控體系,以確保每一個養殖場都能遵循生物安全標準;(二)其次,應針對使用廚餘的養殖政策進行重新評估,考慮到黑豬養殖的特殊性,制定包括替代飼料補助或技術支援在內的相應配套措施,以支持農民的農業生產活動;(三)此外,提升農民的生物安全意識也至關重要,透過舉辦培訓和宣導活動,加強對養殖戶的指導,增進其對非洲豬瘟及其他疫病的認知,從而提高整個行業的防疫能力;(四)反思非洲豬瘟疫情的處理過程中,是否注意到政策制定的靈活性與適應性,畢竟,以往的處理經驗告誡我們,單一的禁令往往無法有效解決問題,反而可能會對於農民造成更大的困擾,如此一來,制定政策時應充分考慮到各方利益,特別是農民的生計問題,並且在其政策的執行過程中,保持與農民的充分溝通;連帶地,對於非洲豬瘟的防控,理應去探討其背後的結構性限制,這是因為農業政策的制定,往往受到經濟利益和社會結構的交互影響,這些因素在疫情發生時,尤為明顯突出,因此,未來的政策應更加注重社會公平,除了保障農民的基本生計外,同時也要兼顧公共健康和食品安全等多重性需求。
總之,臺灣非洲豬瘟疫情的爆發,提醒我們在面對農業生產及食品安全問題時,必須要採取更為全面和靈活的應對策略,以確保臺灣的農業生產能夠在安全的環境中持續發展,畢竟,從該起豬瘟事件的來龍去脈、歸因事由、策進作為和基進思考,當有其訴諸於包括根本溯源、緊急善後、後續建置等短、中長期的因應措施,據以守住畜牧產業的安全防線,這其中包括有:
(一)進行疫調以找出海關、網購、走私或廚餘等路徑的病毒感染來源;
(二)落實廚餘養豬的生物安全;
(三)加強屠前、屠後檢查;
(四)禁止進入豬場和強制採檢;
(五)嚴密監控豬隻健康;
(六)染疫豬隻焚化處理;
(七)所有運豬車輛消毒、禁運不再移動的防堵行動;
(八)收運的廚餘進焚化、掩埋、堆肥化、能源化處理;
(九)鼓勵農民主動通報;
(十)營養午餐菜單設計以其他肉品取代;
(十一)呼籲民眾出國返臺禁止攜帶豬肉製品;
(十二)提升高風險豬場、轄內化製廠、屠宰場及高風險區域的消毒頻率。
值得注意的是,農業部下令自即日起暫停禁用廚餘餵飼豬隻15天,然而,首當其衝的便是飼養黑豬的養戶業者,一方面要如何去化處理回收這些廚餘,另一方面,環視於全臺毛豬在養頭數約505.8萬隻,只有近46萬的豬隻係以廚餘飼養,僅占總飼養頭數8%的小規模飼養,一旦爆發了全面性疫情,影響的將是高達新台幣1,000億至2,000億的產值,就此而言,是否永久禁止廚餘養豬,便有其政策制定的研議思辨空間,尤其是事件發生之際所牽動的,除了是未來一周的肉品市場上,恐無溫體豬供應外,民生肉品的食安把關疑慮而來的社會性恐慌,更會是消費者信心的一大破口,特別是今年(2025年)5月,臺灣剛剛獲得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認證為豬瘟非疫國,成為了亞洲唯一同時取得傳統豬瘟、口蹄疫與非洲豬瘟三大豬病非疫地位的國家,也為百年動物防疫史寫下嶄新篇章,如此一來,針對豬瘟疫情更應該要從廣泛的角度去研判,以確保在任何的情況下,都能有料敵從寬和禦敵從嚴的認知教育及其應對的萬全對策。
請記住:守住豬瘟防線,不只是養豬人的責任,更是全社會共同防疫的精進方向,以讓每一隻豬都能安心生活,每一位消費者也都能安心食用。
(本文的撰寫構思取材聯合新聞網,2025.10.24:「禁用廚餘逼死黑豬肉畜產?桃園養豬業者批:6年無配套」)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