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隨著少子女化趨勢的加劇惡化,臺灣高等教育面臨到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研究所的學生人數逐年減少,尤其是博士班報考人數持續下降,這引發了學界對於學歷價值、文憑效用和學校退場等議題現象的廣泛關注,這也使得包括高教發展危機的歸因,就讀研究所人數減少的現象,及其大專校院轉型的創新性策略,皆有嚴肅看待之必要,畢竟,曾經的過往,您、我都是將「讀書」視為是一條穩定的職涯道路,但現在連學歷的價值都開始被質疑,這讓人不禁想問:臺灣的高教,究竟是出了什麼問題?以及我們又是如何看待教育的本質?

根據教育部的預測推估,未來的16個學年度內,臺灣研究所的學生數量每年將減少超過5百人,至129學年時,包括碩士生和博士生在內的研究所學生數,更會降至19萬7千人,特別是博士班學生數的長期下滑,從103學年度的3萬1千人減至113學年度的2萬9千人,這著實顯示高等教育的運作困頓和發展危機,相形之下,碩士班的學生人數雖然是略有增長,但是,整體研究所的學生數,卻是出現明顯的下降趨勢,此一現象不僅會影響到學校的招生策略,也對臺灣學術研究的國際競爭力和持續可受性,構成挑戰,換言之,研究所學生越來越少的這些數字看起來冷冰冰,但背後其實牽動著整個高教系統的運作,少了學生,學校要怎麼維持,而研究成果又怎麼保持競爭力?。

至於,造成研究所人數減少的原因多元且複雜,像是:(一)首先,隨著產業的發展,許多行業對學歷的需求逐漸降低,實戰經驗成為更受重視的條件,這使得學生對於進一步深造的意願降低,尤其是在半導體、電力電子等技術密集型產業中,學士和碩士的起薪差距明顯,因此,攻讀碩士學位後的薪資報酬,也削弱了學生繼續就讀博士學位的深造動機;(二)此外,部分學生因為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而接續攻讀碩、博士學位,但其學術的專業能力卻不盡理想,這也會對於大專校院的整體教學品質造成影響,再加上以喝過洋墨水為先的人才招攬,更是讓國內的博士養成,陷入強弩之末且難以生起作用的多重困境。

冀此,針對上述問題,臺灣高等教育應該積極尋求更多的轉型策略,包括:
(一)首先,強調學術研究與實務經驗的鑲嵌結合,鼓勵學生參與產學合作,據以提升其職場競爭力,特別是應重新定義碩士與博士學位的價值,使其不僅僅停留於學術層面,而是能夠在職場實際應用中展現效能;

(二)其次,主管機關應該調整招生政策,不再單純以招生數字為其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ex),而是應該要根據市場需求及學術潛力,以進行學生能力培養及其未來發展潛力調整的蛻變成長(Key Milestone Index);

(三)此外,應鼓勵學校開設多元化的課程,特別是在STEM及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藉此吸引更多學生選擇國內深造,同時,加強跨領域合作,以提升學生綜合的統整能力。

(四)最後,針對少子女化趨勢,高等教育機構需制定長期規劃,包括縮減規模、提升品質及創新教學模式,以因應未來包括高齡化、中高齡化和少子女化等人口結構變化。

誠然,相對於以上各項應變措施而來的批判性反思,指陳出來的是,面對少子女化所帶來的相關挑戰,臺灣高等教育的轉型並非易事,畢竟,以生存至上的務實考量,致使許多學校在面對招生壓力時,必須要降低入學標準和相關要求,這多少會導致教育品質的下降,也就是說,當高等教育逐漸向市場需求妥協時,其教育本質是否被稀釋?誠然,教育的本質,乃是在於培養兼具獨立思辨能力的專才,而非僅僅只是追求招生人數及其報到率等數字上成功,因此,在推動轉型的同時,必須保持對於教育品質的堅持,方能確保學生能夠在學術上獲得實質的成長,以此觀之,臺灣高等教育系統除了需要更加注重市場趨勢和社會需求外,但也不可忽視文化傳統、認知教育及終身學習理念的重要性,就此而言,如何在追求實用主義的同時,得以保有辦校興學的教育初心,這是一項艱鉅但必要的挑戰。

總之,研究所報考人數的持續下降,引發對於學歷價值、文憑效用及教育品質的深刻反思,臺灣高等教育面臨的危機,著實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注與努力,透過對於學歷價值的重新認識、招生政策的調整、課程的多元化、策略性的轉型機制,臺灣的高等教育系統才能在少子女化的挑戰中找到新的出路,未來,臺灣高等教育的發展應更加注重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市場趨勢,以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從而確保高等教育的賡續發展,連帶地,從產業到職務的學歷實用主義,從文化主義到認知教育的終身學習理念,該項學歷紅利似乎有縮小趨勢,這除了有其個人歸因外,也點評出來研究所的進修質感及其認知教育,乃是能否達到蛻變成長的癥結所在,更遑論於「教育」不只是為了學生謀職工作、學校得以倖存與保有教師的飯碗,更是為了啟發人生智慧、培養批判思考能力、履行社會責任和實踐公理正義。

(本文的撰寫構思取材聯合新聞網,2025.10.20:「學歷紅利縮小?研究所學生減少」)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