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選戰在即,近幾年地方首長施政是否讓民眾有感,聯合報透過數據,檢視6都首長各項政策承諾與施政具體成果。台灣預計今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台北、高雄市已先一步突破門檻,長者人數居冠的新北市,年底也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今天起一連6天,本報將以系列方式檢視各直轄市長長照施政成效。
北市長期照顧服務需求高,市長蔣萬安競選時祭出「長照三箭」,如今第一屆任期過半,民眾仍感嘆「排不到長照床」。專家直言,北市不是沒床位,照顧人力不足是最大問題,加上民眾考量離家近、費用等因素,部分機構一床難求。
六都老化最快的北市,2022年1月成為第一個超高齡直轄市,如今老年人口占比已達23.79%,市府估計長照需求人數逾11萬,實際使用長照資源約9萬人。蔣萬安上任初期,北市上百家住宿式長照機構共7335床,迄今增為7622床,但民眾仍不斷陳情床位不夠,議員曾獻瑩說,有人要候補到明年,才有機會入住。
為解床位需求,蔣萬安長照第一箭就是「增加北市聯醫500張長照床」,衛生局預估,包含市府委外、聯醫經營管理和擴床,今年可望達437床。
500床政見尚未完全兌現,衛生局長黃建華坦言,因長照人力不足,聯醫與大學護理、長照相關科系合作,提供獎勵,也思考將外籍移工納入照服員行列,解決人力需求。
至於第二箭「補助私人機構每床每月2萬元」,已有4家業者申請,其中1家完成籌設。為何提需求業者不多?衛生局坦言,北市興建地價、租金、人力等成本較高,影響私人機構申請意願。
蔣市府另推動「一國中學區一日照中心」,2022年底有55家日照中心,至今已有80家,16個學區仍在規畫中。社會局將運用退場高中職校園等餘裕空間增設,解決房舍取得不易問題。
台北護理健康大學長期照護系教授陳正芬說,北市確實需要住宿式機構,建議市府先了解需求人數,能否盤點出更多床位。
「外界常把長照機構視為單行道,住進去就出不來,周轉率相對低。」陳正芬還點出另一關鍵,日照中心與住宿式機構、居家服務三者未串聯,應有循環、分流的返家計畫,例如住在機構的長輩若病情穩定,可轉至日照中心照顧。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說,「最大問題還是照顧人力不足」,很多機構不是沒床,但入住率未達100%或9成。至於外界質疑北市長照服務涵蓋率不高,張說,許多家庭已聘有外籍看護,因此未使用長照資源;也有衛生局官員觀察,有些民眾不願去離家較遠長照機構,選擇聘外籍看護。
至於第三箭「遠距通報救援設備補助」,安裝率從2022年34%至今年7月增至38.76%。但是陳正芬建議,長輩不僅是幫忙叫救護車,而是生活協助,日本居家服務單位配備緊急救援系統,15分鐘抵達住家解決問題,長輩在家仍有24小時居家服務。
黃建華說,經公私協力、多管齊下,等候住宿式長照機構時間明顯縮短,北市聯醫由2022年底平均64天,已降至今年9月的19.2天。照管中心個管師會評估個案,長照機構部分住民也可經由復健復能回到日照中心,加強串聯流動。(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25.01.06)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