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海線地區托育資源分配不均問題浮上檯面。日前一間海線私立托嬰中心因不實登載資料遭撤銷準公托資格,被追回558萬元補助款後面臨倒閉危機,30多名送托家長急需轉托,卻發現海線其他公托、準公托名額一位難求,引發80多位家長恐慌陳情,成為多位海線議員質詢的焦點,議員顏莉敏強調,候補名額不是冷冰冰的數字,而是年輕家庭承受的真實壓力。
多位市議員發現,盡管台中市區新生兒數約為海線的兩倍,市區卻擁有六倍於海線的公托與準公共托育資源,數據顯示市區公托和準公托中心約有117間,海線僅18間,山線約26間,屯區約40間,除市區外其他區域托育點數皆未突破50間。更驚人的是,市區每間托育機構平均需分攤約300位新生兒,但海線一間托育中心卻需分攤高達960位,資源分配嚴重不均。
副議長顏莉敏指出,目前市區與海線在公共托育資源分配上存在明顯落差,海線家長面臨名額不足、轉托無門的困境。在公托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僅能選擇私托,支出對雙薪家庭而言更是沉重壓力,這樣的狀況已凸顯市府托育政策在城鄉之間的不足,亟需立即改善。
顏莉敏說,「候補名額不是冷冰冰的數字,而是年輕家庭承受的真實壓力,也是市府必須正面回應的責任。」海線家長在公托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僅能選擇私托,但私托費用遠高於公托5倍以上,每月托育費用甚至可達5萬元,對雙薪家庭而言是沉重負擔。
顏莉敏建議,市府可積極盤點現有閒置公共空間,導入公托活化空間,此外,長遠計劃應在新建公共設施時,提出公托空間需求。先前她曾建議晉江幼兒園園址條件成熟、轉型環境單純,市府可召集跨局處工作小組評估,提出可行方案與時間表,增加收托量能。
台中市社會局表示,沙鹿地區的公托候補比為全市最高,顯見當地家長對托育設施的高度需求,目前清水區、梧棲區及沙鹿區共有6處公托,沙鹿區預計明年下半年再增設1處公托,除了公托,家長也可送托準公托、私托及居家托育人員等,目前海線地區準公托較少,社會局將持續研議合理機制,提升業者加入準公托意願。(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25.10.03)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