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珍古德女士(Dame Jane Goodall)是一位傑出的動物行為學家和全球環保運動家,生於1934年,卒於2025年,她的努力提供了一個成就劃時代黑猩猩行為研究的典範建構,特別是未曾受正規學術訓練的珍古德,透過對於黑猩猩社會行為的研究熱忱,藉此揭示動物與人類之間的情感聯繫,尤有進者,珍古德同時展現個人對於環境保護的堅持與努力,據以喚醒保護自然環境的重要性。

誠然,珍古德的童年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這段戰爭陰影的成長經歷,塑造她對於人性及環境的深刻洞察,這部分的殊異之處,更可以從在沒有正式學位的情況下,基於對動物的熱愛和敏銳的觀察力,珍古德率然地踏上研究黑猩猩的奇幻旅程,1957年之際,受邀前往肯亞的珍古德,遇見考古人類學家路易斯·利基(Louis Leakey),這也成為她專注於靈長類研究的重要轉捩點,並於1960年開始在坦尚尼亞貢貝溪國家公園的長期研究,著實發現黑猩猩製造和使用工具行徑及其交織複雜的行為模式,就跟人類社會沒有兩樣,藉此挑戰當時對於「工具使用乃是人類獨有特徵」的主流認知,從而促使人類反思自身行為與自然界互動的關聯性。

對此,回眸來看,珍古德的成功當可歸因於多方面的助力人生,首先,她的家庭背景雖然並非科學世家,但父母的支持使她能夠自由探索自己興趣的自主學習和學習自主;其次,貴人的提拔和鼓勵,讓珍古德有機會進入科學界,也讓她的獨特觀察方法,突破且超脫傳統的學術研究框架;除此之外,對動物的熱愛和對自然的敏感,更是讓珍古德能夠建立起與黑猩猩相濡以沫的信任關係,從而獲得突破性的重要研究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對於黑猩猩研究的深入考掘,珍古德亦意識到環境保護的迫切性,進而創立「珍古德研究所」並且開始倡導野生動物保護,尤其是在其老後的第三人生,珍古德積極推動包括加強全球環保教育、創辦「根與芽」計劃(Roots & Shoots)以培養年輕人對於環境問題的關注、鼓勵年輕人參與保育行動,並且彰顯政策制定者應重視環境議題,以確保全球生態系統的可持續性發展,至於,毀譽參半的一體多面,背後所實有的批判性反思,也包括珍古德的非凡研究成果,面臨到學界方法論的嚴厲批評,特別是關於她的田野觀察方法,似乎是有過於擬人化(anthropomorphism)的強度詮釋偏頗義涵,導致出現科學研究中對於客觀性和主觀性的辯詰議論,連帶地,珍古德對於科學與政策相與結合的倡議,也被認為過於理想化,未能充分考量到現實中政治與經濟的拉扯阻力,不過,即便如此,珍古德的成就也不僅止於諸如動物行為學、生態學和保育學等另類科學研究的典範建構,而是有著對於人類自身行為和深層社會結構、人類與自然的共生關係,以及去性別與科學研究等文明化省思。

總之,珍古德女士以其對於黑猩猩社會行為的研究和環境保護的倡議,成為了人類與自然關係研究的典範人物,她的一生不僅是個人奮鬥與科學突破的生命故事,更是一面映照時代變遷的鏡子,冀此,雖然斯人遠去及其典型依舊是歷歷在目,但是,如何扣緊從『實在做事』到『把事做實在』的始終如一,那麼,珍古德女士的厲害之處,斷然不在於傲人的動物學成就,而是某種一生懸命以做自己的人本態度。

(本文的撰寫構思取材鏡週刊,2025.10.02:「『黑猩猩之母』珍古德辭世!享耆壽91歲,今年6月才來台灣演講」)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