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失敗後,賴清德總統指示執政團隊將以經濟、民生、青年、弱勢4大方向,加速推動有感施政,他昨接受媒體專訪表示,擬放寬至家有1個小孩就能申請聘僱外籍家庭幫傭,釋出婦女勞動力。婦團直言,外籍移工在台工作薪資僅2萬,勞動條件亦不佳,反對政府在鼓勵台灣女性工作的同時,卻要剝削另外一群女性。

婦女新知基金會祕書長覃玉蓉表示,外籍家庭幫傭不適用《勞動基準法》,工資、工時、休假保障不足,除了月薪僅2萬元,甚至很多移工一周7天每天24小時都在工作,將放寬聘僱外籍家庭幫傭條件,作為解決婦女勞動力問題的解方,相當糟糕。

她提到,家庭幫傭因為在個別家庭工作,也面臨性侵、性騷風險,例如根據監察院報告,去年嘉義縣發生1名家庭看護移工遭僱主性侵,仲介未依法通報主管機關,勸說受害者與雇主和解,而基隆市發生1名性侵通緝犯可合法聘僱移工,導致移工遭監禁、性侵,因此糾正勞動部、地方政府,台灣對移工人權保障不足,不應放寬聘僱家庭幫傭條件。

覃玉蓉推估,因為年輕女性少生小孩、家有3歲小孩的媽媽就業率提高,但政府應透過托育公共化政策讓這些女性不離開職場,至於針對中高齡女性,應透過職務再設計、培訓制度,鼓勵她們重回職場,同時也需解決台灣工時太高,男性無法參與家庭照顧的問題,而不是開放更多家庭聘僱外籍幫傭,完全不能接受。

托育及就業政策催生聯盟召集人王兆慶表示,目前台灣已有很多支持女性重返職場的托嬰中心、幼兒園、保母等服務,若放寬家庭幫傭聘僱門檻,只會取代既有托育服務,重點仍是要打造職場友善環境,同時讓男性願意承擔更多育兒責任,才能真正讓女性兼顧工作及家庭。

勞動部則回應,協助家庭減輕照顧子女的壓力,是行政院及相關部會長期以來一直持續在努力的目標,勞動部日前也推出育嬰留停的彈性化方案,相關外籍幫傭政策方向都在持續研議與評估,也會適時地聆聽各界的意見。(時事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2025.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