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8日揚言,很快就會對進口藥品徵收關稅,稅率可能高達200%,但不會立即生效,將給予業者1年至1年半時間緩衝期。醫界分析,台灣很多癌症、罕病藥物都是從美國進口,依賴性高,一旦美國提高關稅、改變藥品供應鏈,勢必提高全球藥價,影響國內癌友、罕病患者最甚,尤其社會弱勢族群的用藥權益,令人憂心。
藥界人士分析,美國藥品市場佔全球4成以上,川普政府此舉有兩個目的,一是促使美國藥廠將產線牽回美國境內,二是打擊歐洲進口的昂貴新藥。至於台灣製造輸美的藥品市場小,應不會有影響。

藥界人士指出,當藥品輸美關稅提高,價格勢必上漲,如果是癌症等「救命藥」,民眾非用不可,就得負擔高昂的價格,但若是一般藥物,廠商可能必須吸收部分成本,價格雖會上漲但幅度不會太高,否則可能將市場拱手讓人,被其他藥品取代。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表示,台灣有6成藥品自國外進口,尤其高價的抗癌藥、罕病藥物、創新生物製劑都是依賴歐美進口,一旦美國對進口藥品關稅提高,成本勢必反映在價格上,即使健保支付部分費用,民眾自費比例可能會提高,影響患者就醫意願和選擇。

洪子仁指出,目前藥費支出占健保總額27%到30%,由於健保是總額制,一旦藥品價格上升,勢必會限縮給付範圍,可能延後新藥納入健保,或限縮健保給付條件等,患者可能面臨「有藥可用但無法給付」的窘境,尤其癌症及罕病患者希望爭取藥物早期給付,將受到最大影響。

此外,洪子仁分析,各大藥廠為了迴避美國關稅政策,可能趁生效前將大量藥物送到美國庫存,等於是藥品會優先供應到美國,勢必排擠其他市場,可能導致新藥或利潤較低的藥品在台灣供應量會減少,甚至斷貨。(時事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2025.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