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漲卅年的台鐵票價今天調漲,交通部強調,使用TPASS通勤月票旅客完全不受影響,但票價上漲,中央實際補貼金額也跟著提高,估每年TPASS票收差額達三點八一億元,外界憂TPASS恐淪為「財政黑洞」;學者呼籲,交通部須針對外部效益及財務收益做更精細的分析。

台鐵票價今起調漲,平均漲幅百分之廿六點八,票價漲幅費率採遞遠遞減計算,台北至花蓮自強號票價,從四四○元漲至五八三元,台北至台東自強號票價從七八三元漲至九三六元,台北至高雄自強號從八四三元漲到九九四元,台北至台中自強號從三七五元漲到五百元;區間車部分,台北至基隆從四十一元漲至六十二元,台北至新竹從一一四元漲至一六三元。

交通部強調,使用TPASS通勤月票旅客完全不受影響,短程旅客不受影響、中程價格仍保有競爭力、長程遞遠遞減降低漲幅,但TPASS採中央與地方共同補助機制,票價一旦上漲,中央實際補貼金額也跟著提高。

此外,考量○四○三地震重創花東鐵公路路廊,行政院指示、交通部宣布給予花東優惠措施,從原先規畫的三至五倍,提高至五至八倍,其預算也從預算也從八千萬暴增至一點四六億元。

外界憂心交通部將面臨更大的財政壓力,TPASS恐淪為「財政黑洞」,成大交通管理科學系教授鄭永祥說,肯定TPASS通勤月票是對的政策,疫後需花時間讓民眾重新養成搭乘公共運輸的習慣,並嘗試吸引更多民眾不再使用個人運具。

但鄭永祥也坦言,若沒有成本控管與營運改革,補貼金額可能會再上升,TPASS永續問題也要思考,需要讓公共運輸的使用頻率更加密集,並做好最後一哩路的接駁。

鄭永祥說,目前大眾運輸缺司機、缺人力,導致服務未到位,TPASS政策後續要觀察的不僅是財務收益,還要看外部效益,若還能吸引更多使用私有運具的民眾改搭公共運輸,就能同時減緩交通噪音及空氣汙染,這就是外部效益,因此呼籲交通部需做更細緻的分析。(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25.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