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賴清德總統即將滿周年的施政滿意度民調結果出爐,顯示臺灣政治與社會現狀中的一連串深層問題,對此,根據聯合報最新的民意調查結果,有53%的民眾對其施政表現不滿意,僅有37%表示滿意,此一數據也創下歷屆民選總統就職周年滿意度的新低紀錄,事實上,調查結果還進一步顯示,在野國民黨和民眾黨的支持者中,有超過90%對賴總統的施政表現表示不滿,而民進黨的支持者則有86%表示滿意,顯現出來的是政黨支持度的極化和社會分裂的加劇;此外,進一步分析年齡層的滿意度,這其中20至59歲年齡層的民眾,不滿意的比例接近60%,滿意度則是低於40%,換言之,顯示年輕及中壯年族群對其施政現狀普遍感到失望,至於,在人文地區上,在野執政的地方縣市,像是北北基、桃竹苗及中彰投等地的滿意度均低於40%;再則,該項調查亦指出,43%的民眾認為賴總統執政後台灣變得更危險,52%認為社會變得更分裂,42%認為政治氛圍變得更獨裁,特別是隨著核三廠二號機的停止運轉,更有高達72%的民眾,對於未來供電穩定性深感擔憂的重大關切。冀此,在這裡的考察真義,表述出來該項民調背後所意指的是百姓表達性需求與高層規範性需求,及其政策推行與社會感知間的巨大鴻溝,實比想像之中來得加惡擴大,如此一來,低施政滿意度的問題,就不僅是數字上的落差,更著實反映民眾對於政府施政方向與社會氛圍的深層不安。

誠然,該項調查結果所顯示賴總統低滿意度的可能歸因,主要係源自於多方面原因,這其中包括:(一)首先,從施政成果的角度來看,社會安全感的下降、族群分裂的加劇以及政治獨裁化的緊張,使得民眾對於賴政府的信任感降低,而直接影響對其施政滿意的分數評價;(二)其次,賴總統在諸多公共政策的強硬推進,尤其是非核家園的能源政策,也使部分民眾感到不安,特別對於未來的供電穩定性產生疑慮,更遑論於從核能移向再生能源政策轉變的過渡時期,如何平衡「核安」與「空安」的缺電和空污危機;(三)政黨支持度的差異也反映全社會的分野撕裂,尤其是在國民黨和民眾黨的支持者中,對賴總統的施政表現的高度不滿,這多少顯示兩岸政治氛圍的緊張以及對其施政方向的社會性對立;(四)年輕及中年民眾對於施政的期望較高,但卻未能在其高房價之居住正義、低收入之薪資成長及其生活品質等基本需求上得到滿足,這也可能導致他們對施政表現的負面評價,此外,社會不均階層化的現象,也使得某些弱勢階層對賴政府的施政感到疏離不滿,甚或是被邊緣化而進一步削弱對賴政府的施政信任。

至於,針對賴總統施政滿意度偏低情況而來的改善對策,像是回歸總統的中立角色以緩和朝野政黨對峙和社會性和解、復歸願選服輸選舉果的民主政治真義、調整施政重點以聚焦於民生福祉和社會公平、增強溝通與透明度以讓全社會了解施政計畫及其背後考量、建立有效的民意回饋機制以落實社會性對話和提升社會凝聚力、推動跨黨派合作及國際外交和平發展、減少兩岸緊張局勢並提升臺灣國際地位,以及如何有效減輕民眾的不安,而非是讓人們感到臺灣的更加危險等積極性作為,顯然,癥結點不在於創新性施政對策,而是如何破除我執中心主義的國族罣礙,以讓『反—脆弱』和『去—威權』成為臺灣嶄新的領導治理模式。

總之,賴清德總統在執政周年面臨低滿意度挑戰,這不僅是考驗個人的領導能力,更是臺灣民主政治深化過程中的一面鏡子,就此而言,放眼於未來的三年,賴總統的施政方向更要兼具靈活性,並結合民意進行調整,以提升施政滿意度和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尤其是要透過有效的政策調整與大眾溝通,來獲得更多的民意支持和政策效能,特別是藉由跨黨派、代際間和全社會的高度視野,來讓「福爾摩沙」重現昔日榮光,並在全球舞台上持續發光發熱,只不過,顯露於包括總統直選、政黨輪替的當代臺灣民主政治足跡,已然出現不斷凸顯各自政治信仰光譜的意識型態征戰,如此一來,印照於『跑馬跳舞新生代、以卵擊石兩岸戰、癡人說夢美日助、夢幻泡影一場空』、『諸相非相台獨夢、內憂外患難力挽、族群對峙世代傳、福爾摩沙天不佑』的真實寫照,期待透過該項的民調以達到遷善改正目的,似乎是顯得有些緣木求魚般的不切實際。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