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經濟學人》雜誌在其專文《一場關於臺灣的強權危機即將到來》中,深刻分析當前國際局勢的複雜性,從而揭示臺灣內部政治與社會的深層問題及其所要面臨的三個主要變化,這其中包括:首先,美國對於中共的嚇阻力逐漸減弱,這使得中共在貿易博弈對戰中更加自信,認為可以承受更大經濟壓力的對抗能力;其次,中共採取的是灰色地帶戰術與外交攻勢相結合,像是經濟手段、科技資訊戰、外交孤立、軍事壓力等方式,為其封鎖臺灣提供國際社會的正當性掩護;最後則是臺灣政界長期以來的功能失調,導致政治極化和社會自滿的惡性循環,進一步削弱政府應對外部威脅的能力,在這樣的背景下,文中特別提及到賴清德總統對中國滲透的強硬反制措施,某些程度上,雖然是展現領導者的決心,但是,也進一步加劇臺灣全社會的可能撕裂,然而,行政院長卻是回以,該篇專文所提到的政府功能失靈一事,朝野雙方都有責任,此一言談舉措固然表述當代臺灣政治的複雜性和多元性,但是,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這又何嘗不是直指臺灣的政治生態又要如何從打天下到治理天下、從當家不亂事到亂事不當家、從代議政治到公民社會、從社會撕裂到族群融合、從衝突對抗到合作發展,以迄於從相同過去到共同未來的臺灣島諸多移民悲情,以找回應有的發展主體性,這會是該起複雜議題現象的糾結所在。
事實上,這些變化背後的原因,頗值得進一步的深入探討,首先,美國對中共的嚇阻力下降,部分源於臺灣島內政治的變化和經濟利益的考量,畢竟,美國在全球的戰略重心已逐漸轉向其他地區,對於臺灣的支持也變得相對薄弱,這種變化不僅影響到臺灣的地緣政治環境,也削弱民眾對政府的信任感;其次,中共的灰色地帶戰術日益成熟,該種策略的成功之處,乃是在於它能夠遊走於法律和道德的邊緣,除了避免直接衝突外,也逐步侵蝕臺灣的主權,特別是該項策略的巧妙運用,再加上國際社會對中共行為的容忍態度,更讓臺灣的國際性處境,愈發艱難;第三,臺灣政界的功能失調,實乃是根源於長期的政治極化和社會分裂,也就是說,認賭不服輸的『離—民主政治』心結,致使政黨間的政治分歧對立而讓政策的制定和執行,變得為反對而反對的困難重重,這種共輸的情況與困境,不僅弱化政府的治理能力,顯露政府在應對外部的威脅、危機時的無能為力,更遑論於讓社會整合凝聚力及其心理防線受到嚴重挑戰。
冀此,針對上述問題所可能採取的因應對策,包括:首先,如何加強與美國及其他盟國的策略性互動,這部份不僅有待外交上的精進努力,還需要在經濟、科技等領域加強合作,方能有效提升自身的國際社會競爭力;其次,對於中共的灰色地帶戰術,臺灣需要制定更具針對性的應對策略,特別是強化國內民眾的認知基模,以提升對於外部滲透的警覺性,進而,讓國際社會了解臺灣的困境;最後,針對政治功能失調的問題,理應推動超脫政黨、菁英集團、既得利益者為主的政治改革,用以促進族群、政黨和全社會之間的對話與合作,藉此減少政治極化的偏鋒發展,從而讓不同領域的各界參與,得以提升應有的公民素養。
總之,從《經濟學人》的分析中,我們看到,臺灣未來的命運不僅取決於外部力量的變化,更在於內部政治改革和社會凝聚重塑,對此,唯有強化自主性,提升公民素養,才能在諸多的強權危機中找到出路,這不僅是對臺灣代議政治的反思,也是對公民社會和公民素養的深刻警惕,就此而言,相迎未來的不確定性,臺灣更應積極主動應對挑戰,以確保自身的安全與繁榮。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
當前的國際局勢對台灣無疑是一大考驗,外有強權角力,內有政治對立,很多人關注軍事和外交布局,但我覺得台灣若要真正穩住局勢,還需要從更細緻、更生活層面去思考因應之道,除了繼續鞏固與美國和其他民主國家的合作,可以投入文化與創意產業的國際布局,比方說透過影視、音樂、設計等軟實力,去增加台灣的國際辨識度和情感連結。像韓國靠K-POP、影劇打開世界市場,台灣其實也有豐富的故事和文化,只是缺乏統整資源去推向國際,如果能在這部分投入更多政策支持和國際合作,長遠來說,能替台灣增加被看見的籌碼,這不僅是文化產業的發展,更是另一種國安戰略,面對外部滲透和灰色地帶戰術,我認為政府除了強化對假訊息的澄清,更該著重如何降低全民的焦慮感,比方說對外部軍事動態、國際互動的資訊,要即時且透明地向民眾報告,避免大家陷入無謂恐慌,當人們對局勢有基本信心時,就比較不容易被挑撥或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