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1📚
01.嬰幼兒父母施虐
02.全新名詞有痠覺
03.除籍證明6+3
04.彰化全縣童萌卡
05.人力不足性平會
06.火車對撞提倒閣
07.去卡珊德拉詛咒
08.颱風放假新指標
09.奶爸帶娃成趨勢
10.法定毒品除罪化
11.兒少心理健康篇
12.教宗辭世方濟各
13.新北規劃長照處
14.就職周年罷立委
15.自助結帳茶葉蛋

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四月份的第三周(2025.04.21)所羅列出來的七字箴言包括有「嬰幼兒父母施虐」、「全新名詞有痠覺」、「除籍證明6+3」、「彰化全縣童萌卡」、「人力不足性平會」、「火車對撞提倒閣」、「去卡珊德拉詛咒」、「颱風放假新指標」、「奶爸帶娃成趨勢」、「法定毒品除罪化」、「兒少心理健康篇」、「教宗辭世方濟各」、「新北規劃長照處」、「就職周年罷立委」以及「自助結帳茶葉蛋」等15則的七字時事箴言,這也使得相與對應的延伸性思考,是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

首先,「嬰幼兒父母施虐」,來自於衛福部統計指出,2024年嬰幼兒受虐比率達到千分之2.65,相較於2020年的千分之2.26,有顯著上升,僅以2024年高達2,425件的兒虐事件為例,93%案件係發生於封閉式的家內照顧場域裡、施虐者又以父母為主占比率達到84%、施虐樣態則以身體虐待占49%最多,虐待類型以身體虐待近5成(49%)為主,發生原因則以處理嬰幼兒生活規範、作息、飲食問題所導致情緒失控者占52%最高,冀此,這些複雜因素的多重交織,也讓原本應該是溫暖、呵護的家庭生活環境,變得處處都充滿壓力、矛盾,而存在著『天下有不是的父母』及其『家庭會傷人』的人身遺憾,在這裡需兼備有綜融性的考察思辨,這其中包括:(1)特重分析少子女化對於社會結構的影響,並透過公共政策鼓勵生育;(2)凸顯強調家庭支持系統的重要性,促進家庭成員間的互助與理解;(3)應該提升親職教育素養,提供父母情緒管理和育兒技巧的培訓;以及(4)需要檢視現有制度對家庭運作的支持是否足夠,並強調社會責任分擔;「全新名詞有痠覺」,針對絕大部分民眾往往是將痠、痛混為一談而難以區分,致使臺灣地區每年健保的止痛藥物支出超過新台幣2千億元,對此,中央研究院的研究團隊發現,這兩種感覺係由不同的神經路徑負責,也就是說,誘發痠感的神經並非傳統所認知的痛覺神經,而是屬於本體感覺神經系統的一部分,因此,研究團隊取自台語『痠』(sng)的發音,獨創所謂Sngception(痠覺)這個全新的醫學名詞,藉由痠覺詞彙、痠覺量表以重新建構痠覺醫學、痛覺醫學,更能強化精準診斷與治療策略,特別是在肌肉痠痛、慢性疲勞等長期症狀管理的醫療效能;「除籍證明6+3」,就陸配來臺設籍定居者需繳附喪失原籍證明所引發多風波,政府提出替代方案或展延繳附期間,藉此減免當事人舟車勞頓或時效壓力,這其中具結方式替代的類別一舉擴充至六類的人等,像是赴陸恐有安全疑慮者、在中國出生但學齡前返臺定居者、重大傷病行動不便者、2015年起即未曾赴陸者、今年度滿70歲者、低收入戶等,此外,還有諸如因服刑、兵役、家庭遭遇重大變故或照顧重大傷病親屬,以及當事人懷孕等三種情況得申請延後赴陸辦理,無疑地,因為民意反彈而來的該項朝令夕改舉措,多少點出當初決策思維實有草率、不智之處,連帶地,又要如何檢視過往的執行效益及其應負責任,顯然,權益保障的就事論事,已然是被意識形態的政治私了,所逕自取代之;「彰化全縣童萌卡」,彰化縣政府近期推出一項取名為『童萌卡』的育兒補助政策,係針對0至3歲的幼兒,每年提供新台幣1萬元的點數,以讓年輕夫妻可以在特約商店購買育兒用品,粗估該政策可以惠及24,500名幼兒的家庭,對於推動童萌卡的政策性思辨,除了是為了解決彰化縣的人口減少問題出發,藉此推動童萌卡外,有無制定一系列、綜合性的配套對策,藉此讓『婚—生—教—養—衛』、『願婚—樂生—能養』、『成家—立業』及其『安居—樂業』,環扣鑲嵌以成為一種安住其心的守護力量,如此一來,諸如彰化全縣的地方產業升級以提升勞動力留存率、創造就業機會和職業發展、改善工作環境和薪資水平、提升整體生活條件、規劃更多經濟型住房政策,以及定期進行人口統計和調查,掌握從彰化縣內到鄰近生活圈的人口變化趨勢,藉此及時調整政策以應對新的變遷挑戰,像是跨區域合作的育兒及經濟政策,據以形成更廣泛的生活共同圈等,在在有其回歸到『個體—制度—大環境』的通盤性檢討;以及「人力不足性平會」,〈性別平等教育法〉實施將邁入第21年,這也使得攸關到大學的性平課程開設、性平會組成及其運作量能等議題現象,成為關注之所在,對此,調查17所大專校院的結果顯示,有2間大專校院連性平委員名單都查不到,只有2校公布委員名單和性平專業、立場,但是,沒有任何1所學校提前公布被遴選的教師名單,特別是其中10校更是無從得知遴選標準,顯然,關於校園性平會的遴選標準、過程不透明及其並無專職或人力過少,所導致出現1位承辦人須負擔約8千名學生的突兀景象,這也讓從專設單位之專人、專職的程序正義,到據以落實性平保障的實質效益,一方面,有必要盡速推動性平法的修正草案,另一方面,則是需要從現行大學自治範圍的人力運作,以進行強制規定的基本權益保障。

其次,「火車對撞提倒閣」,大罷免浪潮業已演變成為國家機器司法戰,對此,臺北市長驚天一呼提出倒閣,此一有如戰狼般的直球對決,卻也衍生出來從程序正義到實質正義、從適法性到正當性、從國會改選到總統改選,以迄於從蒼生為念到國泰民安而來的公民政治議題思索;「去卡珊德拉詛咒」,有一則希臘神話講述的是,太陽神阿波羅愛上特洛伊城的公主卡珊德拉,阿波羅賦予她預言能力,但仍被公主拒絕愛意,致使阿波羅憤而詛咒,卡珊德拉任何預言都不會受到信賴,這也讓在特洛伊大戰中,卡珊德拉雖然是預見木馬屠城,卻無法阻止悲劇上演,就此而言,卡珊德拉預言故事凸顯的是,明明在眼前就可以預見的災難,但卻是被刻意、有意、故意、特意、任意、率意、狂意和恣意的加以忽略,最終導致悲劇的發生,以此觀之,賴政府執政近一年來的諸多表現,頗有卡珊德拉詛咒預言可能成真之虞;「颱風放假新指標」,今年(2025年)起,在颱風警報期間縣市首長的視訊連線會議上,將新增颱風警報期間沿海地區的風力預報,據以作為地方政府停班停課的參考數據,顯然,鎖定沿海地區的該項客製化指標,實有其因地制宜的個別化考量,也就是說,從首當其衝到全臺波及、從轄內鄉鎮市到單一縣、從個別差異到一體適用,該項的陸上強風特報鄉鎮燈號,當可提供更為細緻的鄉鎮強風預警及其燈號分級等相關資訊,從而達到超前部署和減災停損之效,連帶而來的防災、禦災、抗災等災害韌性能力建置,更有其同步思索之必要;「奶爸帶娃成趨勢」,《育嬰留職停薪薪資補助要點》新制自2021年7月上路實施以來,育嬰留停增至8成薪、產檢假也多了2天,這也讓男性申請育嬰留職停薪比率,出現逐年上升的轉變趨勢,如此一來,顯現於外的是男女性別角色意識相對開放,及其男主外、女主內的性別體制框架已然逐漸被打破或跨越,特別是都會地區的奶爸比率,尤為勝出,像是新北市前年(2023年)申請育嬰留職停薪11,711人,這其中3,452人為男性,約占3成,其比率不僅是創下歷年的新高,更位居六都之冠,此一由男性分擔育兒責任後,女性得以重返職場,進而帶動了25至44歲新北市的女性勞動參與率連續3年上升,且高於全國的平均值,只不過,潛藏於該項數字管理的背後,實有其從奶媽到奶爸的申請留停比率落差、從性別到年齡或職業的結構性解析、從大型企業到中小企業的員工規模、從全職到兼職或非典型就業的分殊勞動樣態、從直轄市到城鄉的人文區位落差、從政府機關到民間單位的公私屬性差異、從產檢假陪產檢假陪產假產假到育嬰留停的共親職參與、支薪到彈性工時勞動環境、從個人歸因到家庭或制度與系統歸因的通盤性檢視、從父母個人選擇的交易成本與機會成本到法令規章的強制要求與共親職角色扮演,以迄於包括認知意願、育養知能及其職場性別天花板等錯綜複雜的諸多拉扯;以及「法定毒品除罪化」,民間團體舉辦『支持大麻除罪化』的集會遊行,提出包括有上修四氫大麻酚容許值、比照國際公約管制大麻,以及將大麻從反毒宣導中移除等3大訴求,目的希望喚起全社會對大麻議題的重視,並且呼籲主管機關法務部要以理性對話取代懲罰對抗,藉此終止所謂的大麻戰爭,相對應的批判性反思,包括政策調整與社會對話、增進公民社會參與、強化預防犯罪措施、大數據分析與統計支持以及預擬可行的配套措施等,畢竟,大麻除罪化乃是一個複雜而敏感的公共議題,涉及到法律、醫療、社會及經濟等多面向考量。

最後,「兒少心理健康篇」,針對上百名兒童身心科醫師所進行的《兒少心理健康》調查,顯示,近年來,因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自閉症等偏向於先天性因素較高的情緒障礙困擾兒少,至身心科就診的人數變動不大,相形之下,後天環境互動或由環境所誘發出來的憂鬱症、焦慮症,已經成為了兒心科患者主要就診原因,特別是不同年齡層兒少身心科就醫問題的排序,亦各有分殊差異,像是6-12歲國小階段的注意力、過動、社交,13-15歲國中階段的憂鬱、焦慮、自傷,以及16-18歲高中階段的憂鬱、焦慮、自傷,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就《中小學網路行為與自傷風險關係》的研究結果顯示,過去十多年來,國內青少年自傷與自殺企圖行為逐年增加,相關的原因與網路普及有關,特別是性私密影像外流、網路霸凌、網路遊戲成癮,成為增加兒少自傷風險的關鍵所在,像是網路霸凌被害對孩子的自傷風險影響最大,其自傷風險分數增加6.45分,網路霸凌加害則是增加5.83分,其他如性相關訊息外傳、網路遊戲成癮等增加4到5分,此外,性相關訊息遭外傳,增加有4.3分的自傷風險,而網路遊戲成癮則是增加3,3分風險,這也讓網路霸凌受害者、網路霸凌加害者、傳統霸凌受害者、傳統霸凌加害者、性私密影像外流、網路遊戲成癮者等,成為了青少年6大自殺危險群體,至於,大部分家長所關注的上網時數,反倒是自傷的風險相對較低,每增加1小時,僅增0.14分的自傷風險,如此一來,關注之處就不全然在於孩子上網的時間長短,而是孩子的上網行為,尤其是須多加留意與性相關的文字、圖片、影音等身心戕害,這也讓醫療端及其學校端所出現的3大斷鏈危機,像是輔導老師的專業人力不足、雙向通報機制的橫向對接不夠、教師社工等網絡夥伴的協力銜接疏漏等,便有通盤檢視之迫切、必要,這也讓數位素養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親職家庭教育、心理健康篩檢、心理健康資源分配、網路行為監測、自傷風險危機干預計畫,等全數位社會的認知行為素養,實有補強之處,畢竟,扣緊『多久上線一次、一次上線多久、非得上線不可、上線之後的身心狀況』等辨識知能,那麼,當前的兒少心理健康與主要就醫問題,以及網路不當行為與兒少自傷風險等議題現象,當比想像中來的嚴峻、複雜、深邃和多樣;「教宗辭世方濟各」,1936年12月17日出生於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的義大利移民家庭的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本月的21日辭世,羅馬天主教會隨即進入所謂的教宗缺位(Sede Vacante)時期,除了安排方濟各的葬禮,也同時啟動遴選新教宗程序,目前天主教會共有252名樞機主教,但只有80歲以下的樞機主教有權投票,相當於135人,至於,80歲以上的樞機主教雖無投票權,但有成為教宗的獲選資格,也能參與秘密會議前的一般會議,討論教會問題及辯論,資料顯示樞機主教更可能推選歐洲人當教宗,尤其是義大利人,過去266位教宗中,有217人(81.58%)來自於義大利,不過, 2013年成為教宗的方濟各,開創了許多先河,他是史上首位來自美洲,同時也是首位來自南半球的教宗,是1300年以來首位非歐洲人的教宗,更是首位出身耶穌會的教宗,特別是致力於包容同性戀者、接納離婚信徒,以及推動跨宗教和平對話、環境保護的寬容精神,讓方濟各的『人民的教宗』形象超越單純的宗教意義;「新北規劃長照處」,2016年的新北市約有40萬名老年人口,今年(2025年)的老年人口則是高達77萬名,比10年前多出近1倍,老化人口的增長速度不謂是不快且兇猛,對此,國民黨新北市議會黨團舉辦《新北市高齡政策變革與展望》座談會,會中達成支持新北市府成立長照處專責機關等結論,來為超高齡社會勾勒出新北長照願景,只是,揆諸於長照產業完整服務鏈的技術性變革,尚有糾結於法令規章、典章制度、財務評估、整合體系的巨視面工程,特別是其所相對應的規範性思考,更有進行通盤檢視之必要,這其中包括:從長期照顧到長期照護的長照屬性定位、從就醫就養到就學就業的長照功能運作、從居家或團家到托老或機構的長照場域布建、從家內私人到公共社會化的長照運作模式、從法定退休到第三人生的長照願景藍圖、從新北全市到個別區域的長照需求差異性評估、從中央到地方政府的長照垂直串接、從政府機關到民間承辦的長照水平對照、從公私協力到網絡夥伴的長照合作銜接、從主管機關到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的長照體制嫁接、從加強現有制度整合到設置專責機關的行政協調與業務整合等,值得注意的是,從第一階段的有人或有機關提供長照服務,演進到有專人或專責機關執行長照服務,及其進化到第三階段之有專業人員和專業團隊規劃布建長照服務,直指出來長治久安的長照服務,實有其復歸於權責對稱的長照保險化、分工角色的長照多元化、減法照顧的長照素養化、捍衛照權或受照權的長照人權化等等有待關鍵性突破的諸多長照結構性矛盾,更遑論具體實踐於可及可近性、權責整合性、方便利用性、服務滿意性、願意使用性等運作框架,直指出來攸關到長照處的擘畫藍圖,絕非是從應然、規範、由上而下出發的一項行政主義;「就職周年罷立委」,全面罷免立委已然是一項攸關到政治、政黨、政權的全社會運動,即使是在野達成共同為經濟、民主與司法正義奮戰到底的三大共識,但是,處於認賭不服輸、少數不服從和當家卻鬧事的執政思維,將近1年的新政府展現那些治國的高度視野和願景藍圖,直指出來的還是公民素養並未能展現應該要有的文明化內涵,從而舖陳同島同命的皆輸共業,畢竟,值此蓄意挑戰的兩岸對峙氛圍,所謂保家衛國護主權的關鍵癥結點還是在於包括後勤動員、軍民整合以及戰備訓練等全臺灣韌性上,是否得以轉化為實質的全戰力;以及「自助結帳茶葉蛋」,陽明交通大學第二餐廳內的超商設有自助結帳區,讓消費者可以自助快速結帳,不料卻傳出過去2個月內有高達476顆茶葉蛋並未結帳即被取走,對此,原本係為了方便的該項君子自重行徑,卻也讓店家為了維護權益及公平消費原則,宣布自即日起移除自助結帳區的茶葉蛋條碼,改由須至櫃檯店員結帳,並且將加強監視設備,保留依法處理權利,同時呼籲顧客配合購物規則,強調取用商品請務必結帳的銀貨兩訖精神,顯然,從信任自重到取巧肖貪的人性誘因,對賭的就不全然是高等學府的學生素質,而是如何營造出來一種誠實信任、道德倫理、自我約束、社會責任、引以為誡、刑責自負等全社會公民素養。

總之,高達15則的時事新聞箴言化,背後所實有的是從臺灣島內到地緣政治、從疫情火熱到後疫情善後、從政治到經濟或其它以及從法令到典章等生活序曲,對此,多些達觀來看待從「COVID-19」到「後疫情社會」的生活樣態和世間百態,至於,糾結於『個體(蘋果)-制度(木桶)-環境(製造商)』所顯現出來的這些整體社會事實(holistic social fact),更是說明: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它隨時在做改變。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