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近年來,隨著社會觀念的轉變,傳統性別角色的框架、界線,已逐漸被打破,男性在家庭育兒中所扮演的角色愈發重要,根據新北市的數據顯示,2023年申請育嬰留職停薪的人數達到11,711人,這其中男性申請者為3,452人,約占三成(29.48%),此一比例不僅創下歷年的新高,還名列6都的首位,連帶地,男性參與育兒之後讓女性得以能夠重返職場,這也進一步推動新北市25至44歲的女性勞動參與率,連續三年均持續上升,像是2022年為84.6%,2023年為85.3%,2024年預計達到87.4%,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事實上,從勞動部數據來看,2021至2023年期間的六都男性申請育嬰假比率顯示上升趨勢,特別是在桃園、台南和高雄等地,雖然,台北和台中在2023年的數據略有下降,但是,整體的上升趨勢依然明顯,以此觀之,新北市的成功經驗或許可以作為其他地區的借鑒,藉此讓性別平等觀念的改善,得以出現突破性發展,這也讓針對奶爸現象增多的歸因事由,實有加以探究之必要,像是:全社會對於性別角色的認知逐漸開放,尤其是在年輕家庭的性別角色互動中,男性不再因為是家庭經濟的唯一支柱,而是有其參與育兒、教養的應有角色扮演;其次,政府對於育兒政策的支持也起關鍵性的轉向作用,特別是自2021年7月起,該項《育嬰留職停薪薪資補助要點》新制的正式上路,育嬰留停的薪資補助提升至80%,並且增加產檢假的公假天數,不僅提高男性的育兒意願,也促進家庭內部的性別角色重塑;除此之外,許多年輕家庭選擇從其他縣市遷入都會地區,這對於家庭私領域的性別角色認知及其願意打破傳統的固著框架,這也為推動育嬰留停政策注入活力,更遑論女性受教年數延長及其勞動參與率提升,不僅鬆動家庭與職場的兩性分工,更顯示對於包括女性經濟自主及其家庭生計維持的貢獻重視。

總之,男性在育兒中的奶爸角色逐漸重要,此一現象的背後糾結有社會觀念的轉變、政策支持的加強以及家庭結構的變化,對此,儘管目前的數據顯示育嬰留停政策的部分成效,但是,仍需針對制度運作的諸多命題意旨,以進行深入探討,這其中包括:(一)從奶媽到奶爸的兩性申請留停比率落差;(二)從性別到年齡或職業的結構性解析;(三)從大型企業到中小企業的員工規模;(四)從全職到兼職或非典型就業的分殊勞動樣態;(五)從直轄市到城鄉的人文區位落差;(六)從政府機關到民間單位的公私屬性差異;(七)從產檢假、陪產檢假、陪產假、產假到育嬰留停的共親職參與;(八)支薪到彈性工時勞動環境;(九)從個人歸因到家庭或制度與系統歸因的通盤性檢視;(十)從父母個人選擇的交易成本與機會成本到法令規章的強制要求與共親職角色扮演,以迄於包括認知意願、育養知能及其職場性別天花板等錯綜複雜的諸多拉扯。

最後,育嬰留停的制度設計運作,如何具體落實兩性對於育兒教養的相對平權和實質照顧素養,特別是促進家庭內部對於育兒責任的重新分配;如何加強對於民間部門的監督和支持,藉此鼓勵企業提供更為靈活的育嬰假政策,特別是關乎到不同職業類別對於育嬰政策的影響,以制定適合各行業的育兒支持措施;如何強化大眾的觀念充權宣導,以提高對育兒共同參與的全社會認知模塑,特別是納入性別平等和育兒責任的社會教育,以培養下一代對性別角色的正確認識;如何具體考慮不同人文區位、年齡層和社會階層對於育嬰服務的需求差異,以制定更兼具針對性、務實性的育兒政策;以及如何建構建立一套完善的數據收集和分析機制,定期評估育嬰留停政策的實施效果,藉此及時調整政策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家庭結構變遷需求,諸此種種直指出來對於育嬰留停的制度性變革,實有必要突破道德性綁架的性別體制文化主義,以讓從性別工作平權的公共領域,延展至家戶性別分工的私性領域,從而找出適性的共親職角色扮演及其性別角色價值。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