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一年資源回收總量約六八四萬噸,近一成由拾荒者處理,其中不少拾荒者是家庭經濟主力。台灣五角拌回收平權協會統計,有三分之一拾荒者要負擔家計,每月靠拾荒收入及社福補貼勉強湊足上萬元,生活拮据。

目前環境部列冊全台拾荒人數七二八三人,參與「資收關懷計畫」僅二三七○人,不過中華民國老人福利關懷協會二○二○年實地調查推估全台約五萬名仰賴拾荒維生,約百分之卅八為六十五歲以上長者,許多長輩雖名下有房、有子女,但因子女重病、入監、失聯或染毒導致生活困窘,仰賴拾荒度日,成為長期結構性社會問題。

台灣五角拌回收平權協會最近走訪九個縣市,訪談三百多名拾荒者,發現六十五歲以上拾荒者近全體拾荒人數七成,拾荒者中有七成是女性,有四分之一獨居,兼職工作者與全職拾荒者各半。不少拾荒者因年老、身體狀況或家庭照顧責任不得不仰賴拾荒維持生計,有三分之一拾荒者仍負擔家計,每月平均收入四至六千元,加上社福津貼或老人年金,勉強湊到上萬元。

一名六十多歲女拾荒者,為照顧長期臥床的八十多歲老母親,不得不辭掉工作時間固定的洗碗或清潔工,靠拾荒維生;另名年近七旬、原在工廠擔任生產線組長的女性,因丈夫車禍出現心智障礙曾自行走出家門失聯一周,她決定離職全心照顧丈夫,夫妻倆一起拾荒維持生計。

「拾荒者資源回收量占總回收量一成,對台灣回收環境影響力巨大,卻未獲相應支持。」台灣五角拌回收平權協會創辦人施舜仁說,各縣市清潔隊長年人力不足下,拾荒者是台灣資源回收體系重要支柱,但近年回收價格下跌,拾荒收入慘澹,回收基金補貼了上游廠商卻忽略了基層人力,「這些人付出的勞力遠遠高於他們的收入」,政府應想辦法提高回收價格。

新北市八里區一名回收業者說,目前紙類每公斤僅一點七至二元、寶特瓶約二元,部分大戶一周賣一次僅能獲三、四百元,一大袋到胸口高度的寶特瓶賣不到一百元,連便當錢都不夠,很多人嘆「愈來愈歹賺吃」。

施舜仁說,拾荒者普遍因家裡空間小,將回收物放在走廊或騎樓,易與社區紛爭,甚至被檢舉後還要吞罰單,台灣五角拌回收平權協會近期完成「二○二四台灣拾荒者調查報告與公正轉型政策建議書」,建議政府規畫公共回收處理空間供拾荒者整理回收物,也避免拾荒者與社區居民衝突,否則一張罰單就瞬間讓微薄收入消失了。

環境部雖推動「資收關懷計畫」援助,提供保價回收補助每月上限五千元、投保微型保險、到府清運及清消等服務,但有意願參與者甚少,環保官員認為拾荒者缺乏對政府的信任是一大困境。新北一名拾荒婦說,參加官方開辦的資收關懷計畫有好有壞,雖有人到府收運較省力,但必須接受一些規範與管理,因此她沒意願加入。

新北市環保局表示,另闢公共回收處理空間牽涉用地合法安全性,建議拾荒者列冊接受協助。(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2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