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衛福部統計,全國近一七○○所居家式長照機構,每月接受身體照顧、非身體照顧的失能患者各有廿二萬多人,男性多於女性。專家表示,這代表年長男性健康情況較差,應趁年輕,提升自我照顧能力,另呼籲政府研議長照保險法,充實照顧服務。

居家服務分為身體照顧、非身體照顧,前者以身體清潔、翻身拍背、肢體關節活動、協助進食或管灌餵食、沐浴洗頭、上(下)樓梯、洗頭及協助排泄為主;非身體照顧服務則包含陪同外出、就醫、家務協助、代購或代領或代送服務、安全看視、陪伴服務及巡視等。

衛福部資料顯示,每月平均廿二萬六八九五人使用身體照顧服務,每人平均每月使用廿三點一次服務。女性平均使用廿二點九次,略低於男性廿三點三次;非身體照顧服務者有廿二萬三七六三人,每人平均每月使用廿二次服務,女性平均使用廿一點四次,同樣略低於男性廿二點八次。

進一步分析年齡,無論身體照顧服務或非身體照顧服務,都是未滿四十五歲的失能身障者服務次數最高。

居家服務策略聯盟理事長涂心寧表示,年長男性使用居家服務頻率較高,應與年輕時吸菸、喝酒有關,年老時健康情形不如女性。再者,許多年長男性體重過重,家人無力照顧,自己又不願到日照中心,因此需要居服員提供服務。

涂心寧指出,目前「長照服務法」主要管理對象為服務提供者,隨著需要照顧的人愈來愈多,除了想辦法增加居服員人力,衛福部應提升一般民眾的自我照顧能力,在成為被照顧者時,也有擁有一定的自我照顧能力。政府應多挹注資源、稅收,盡速研議長照保險法,充實照顧服務。(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25.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