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揆諸於當今的勞動社會,身心健康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視的一項重要議題,特別是隨著職場工作壓力的增加,許多員工面臨到身心疲憊的諸多挑戰,對此,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宣布未來的公務員可以在現有7天事假內請3天的身心調適假,這項側重於崇功報勳理念的另類職工福利政策,也引發廣泛的關注與討論,畢竟,這不僅僅只是對於公務人員身心健康的重視,更有其必要擴及到對於整體職場文化的深刻反思。

根據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的說明,上述的身心調適假不僅照樣領薪水,而且不會影響到年終考績,同時也不需要檢附相關的醫療證明,藉此凸顯政府對於公務人員心理健康的重視,畢竟,身處於快節奏社會,公務人員的身心健康不僅影響到他們的工作效率,也關乎公共服務的質感,因此,鎖定公家機關的工作同仁為其辦理的標定對象,實有其規模較小、衝擊較少及其掌控性較易的諸多運作利基優勢,只不過,扣緊軍、公、教、勞、農、漁、失業者等不同投保身分而來的職種之間或職種之內,及其所涉及到各項權益保障的差異化議題,便成為接踵而至的職種族群階層化情事,如此一來,該項身心調適假措施的推出,自然引發關於勞工權益要如何有其比例原則保障的基本提問,也就是說,勞工族群理當是要享有類似的假期,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致力於職業公平的文明化目標,畢竟,政策的受益範圍若是僅限縮於公務員,將可能加劇不同職業群體間的社會不平等,應該是要進一步地擴及至其他職業族群的適用範圍。

冀此,在這裡的考察重點就不全然只是聚焦於公教與非公教的職業身分差別,而是處於勞動社會的工作氛圍裡,就其追求身心健康的道路上,公務員或者勞工理當都要得到等同的社會性支持,來讓該項身心調適假可以有效減輕勞動族群的心理壓力和提高工作效率,進而作為用以提升工作狀態的一種積極探索,至於,這項政策是否會導致公務員濫用假期,從而影響到公共服務的正常運作,連帶地,倘若是因為政治因素而增加公務人員的該項假期,是否也會進一步引發對於職場公平性及社會流動性的衝擊影響,針對公務員與其他職業群體間的不平等情形,這方面實有加以深入思考之必要,尤其是關乎到該項身心調適假能否有效提升職場文化內涵。冀此,在這裡的針砭之處乃是需要進一步探究各行業的壓力來源及其對應性需求,藉此制定出更具包容性、公平性的職工福利措施,進而避免職場文化中的行業、職業別階層深化現象。

最後,面對該項舉措的策進作為,考察的思辨真義乃是關於職場的健康文化對員工的工作滿意度和生產力,背後實有其涵蓋保健激勵、直接間接及其正向負向或短中長期等衝擊影響的整體性探究,如此一來,除卻關乎到身心調適假各自行業別的通盤性建置工程外,亦有必要思索良好的工作環境、合理的勞動條件和適切的假期安排等等的配搭對策,特別是回應於不同職業別而來的勞動環境、問題需求、資源盤點、分流處遇的運作特性,以此觀之,要如何在工作與生活之間找到平衡,依舊是勞心、勞力等勞動族群一項亟待解決的適應難題。總之,身心調適假係可作為用以改善職場健康文化的重要起點,但是,實施效益的成功與否,需要仰賴全面且公平的制度設計,這其中更要對於不同行業、職業的職場健康文化需求,進行深刻理解和具體回應。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