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全球化數位時代裡,年輕人面臨到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如此一來,在職業選擇的過程中,年輕世代更需要從自身出發,深入了解各行各業的薪資行情,以為未來的職涯規劃奠定基礎,對此,針對16大產業起薪排名的該項民間人力銀行調查,提供給即將成為大一新鮮人的考生和家長參考,以利於未來職涯規劃的藍圖擘建。
扣緊包括16種行業別、1年以下的平均起薪、工作7年的平均薪資及其成長變化等等觀察指標的該項調查,顯示出來:
(一)1年以下平均起薪較高的前五名分別為電子資訊(36,800元)、醫療環衛(34,700元)、貿易倉儲(34,600元)、金融保險(34,300元)、建築營造(33,200元),這些數據不僅反映了行業的市場需求,還揭示年輕人在職業選擇上的潛在方向;
(二)工作7年平均薪資較高的前五名分別為電子資訊(58,400元)、金融保險(55,800元)、礦業能源(54,800元)、醫療環衛(49,100元)、宗教社福(48,400元),這些數字顯示,行業的發展潛力與薪資增長之間的密切關聯,尤其是電子資訊與金融保險,無疑成為當前職場上的金字招牌,自然是吸引了無數年輕人的目光;
(三)成長變化較高的前五名分別為礦業能源(72.3%)、金融保險(62.7%)、電子資訊(58.7%)、農漁水電(48.5%)、宗教社福(45.8%),這些數據不僅是對應量化的薪資水準,更是對行業未來發展的預測,身處於多元化職場的年輕人更須靈活應對,以尋找自己的職業道路。
誠然,以平均數為其考察的基準,這部分自當會有一定程度的失準,但是,扣緊不同行業的『個別範疇』、產業價值的『制度運作』及其市場競爭的『生態大環境』,也讓所謂選填就讀的投資報酬率,實有其涵蓋從個人的探索教育、能力養成、專業資本,以進一步接軌於知識經濟、福利制度、績效分紅及其職場技能、產業趨勢、全球市場的綜融性考察,如此一來,落實於工具範疇的各項技術性變革,包括有強化學用合一的職場技能,藉此提升就業的競爭能力;縮短學理與職場之間的距離,以讓現行的產學合作,推動涵蓋深度、廣度、強度、厚度、韌度的創造性轉化變革;以及建立透明薪資制度,這方面除了防止因資訊不對稱而導致的職場不平等外,更要有據以進一步了解各行各業薪資行情背後所應該要有的工作任務、行為指標、工作產出和對應職能等職能基準(Occupational Competence Standard)的職務分析。
事實上,單就宗教社福的行業別為例,端看1年以下的平均起薪為新台幣33,200元、工作7年的平均薪資為48,400元、7年下來平均薪資的成長變化為45.8%,是否划算的『CP值』(cost-performance ratio)還算是可以被期待於投身該項的志業工作,但是,宗教、社福抑或兼具宗教屬性的社會福利,本就有其不同概念範疇的各自操作性定義,僅以純社會服務行業的社工員職業而言,奠基對於社工薪資起薪的制度性保障,大四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便有新台幣38,898元的起薪水準,更遑論於學歷、證照、風險、年資等各項加給,因此,以工作7年平均薪資為48,400元的推估設算,是會有宗教社福行業之間和之內的個別性差異。冀此,在這裡的觀察真義直指出來:宗教社福等行業雖有一定成長潛力,但其帳面上的起薪和平均薪資仍不具吸引力,反映出社會對某些行業價值的低估,這也可能會導致人才流失,進一步影響到人群服務品質。
總之,平均薪資水準背後糾結有保健因子及其激勵因子的雙因子運作策略、專業及其敬業的安於本業機制,以及工作薪資的價格及其自我實現的價值等等環扣鑲嵌的整體性考量,如此一來,以整體就業市場的薪資行情為其選填志願的衡量標準,當只是被部分加權或放大的一項觀測指標,畢竟,自我探索、選填就讀、學習培育、一技之長、人力資本、學習心靈、斜槓角色、薪資水準、福利待遇、社會參與、自我實現、職涯規劃,以迄於第三人生的未來天光,直指出來該項應景性質的16大產業起薪排名表述,是要復歸於如何得以安住其心的全人發展命題思考,這也讓擺盪於生活憑藉和生命文本的安身立命關懷意旨,成為一項終極關懷的成長課題。
正如〈離騷〉所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追求職業理想的漫長道路上,年輕世代應該不斷探索,勇敢追夢,以為未來的職場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定位,進而實現全人發展目標。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