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在關於《研商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社會工作師考試應試科目、試題配分調整及實習認定標準會議》的討論中,我們必須以嚴肅的態度來面對其結論所引發的延伸性思考。

這場以學術界與民間專業團體為主的會議,聚焦於社會工作師考試的應試科目減科及實習學分認定標準的調整。會議的結論不乏深意,首先是應試科目的配分比重調整,測驗式試題占60%,申論式試題占40%,而測驗題數依然維持在40題;其次,與會者一致同意刪除「國文(作文)」及「社會工作管理」兩科;再次,考試內容應著重於社會工作的基本知識與實務能力;最後,社會工作實習至少需進行兩次,並累計400小時以上,必須在不同組織中完成,若在同一組織的不同單位實習,則需明確說明實習內容的差異,並由不同的實習督導進行認定。然而,會議中各位與會者的立場與觀點是否有充分表達,這部分是不得而知,以下,我們僅能針對初步結論以進行批判性的反思。

首先是攸關到「試題配分調整」意旨,試題配分的調整從過去的五五開,變為六四分配,這背後所隱含的問題不僅在於比例的微調,卻是反映對於測驗題的偏重,而這樣的調整是否能夠真實反映社工專業所需的能力?尤其是申論題占比減少,可能削弱對考生邏輯思辨、實務工作分析及綜合表達能力的必要性檢驗,同時,測驗題庫的建置若未能涵蓋多元且實務導向的內容,可能導致過度『考試化』的應考策略,進一步加劇教育與實務之間的脫節,尤有進者,測驗題與申論題的命題是否能夠反映專業性、正當性及鑑別效度,特別是意味「教—訓—考—用」及「產—官—學—研」的機制設計已經成熟?至於,在會議中,大多數與會者為學校教師,雖然不必過於指責學術霸權的存在,但缺乏改革的魄力卻是無庸置疑的,更為重要的乃是,具話語權的學者是否可以為大多數面對考試壓力的社工發聲,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連帶地,少掉用人單位的NPO或NGO與會,以針對人群服務的實境現場及其相與對應的職能基準、職務分析和應試科目,進行「表意權」的應答陳述,這也讓證照考試、安於本業這兩者之間的落差,還是有漸行漸遠之虞,甚或是讓社工師證照僅成為保健因子、人性誘因的個人名器,而非是社會認可的專業公器。

其次是攸關到「考試應試科目」意旨,會議的決論是逕自取消「國文(作文)」及「社會工作管理」這兩門考科,此一有如是雨露均霑般的另類減科思維,斷然忽略是對於這6門專業科目整體、通盤且全面的必要性檢視,何以要廢除國文和社會工作管理兩門考科,究竟是因人設事抑或是未能貼近社工實務,暫且不去論及社工管理這門考科學養所涉及到機構運營與資源整合能力,單就取消作文考科,是否要改成個案工作考科,藉此徵別考生應該要有的社工覺察、評估處遇、紀錄撰寫等邏輯思辨能力?以此觀之,社工師證照考試的本質定位,便有加以詰問之必要,一方面,是否要針對學校端的「社工專業教育」及其實務端的「社工考照教育」,思索何以會出現斷裂之處?這也讓其他5門專業考科命題的鑑別度,更有進行系統性檢視分析之必要,特別是從學院、學派、學理出發的命題、閱卷等運作模式,是要有由下而上、工作現場、實務業界的參與命題發想;連帶而來的是,現行包括『上游』之正規教育體制的科班訓練和推廣教育性質的社工學分班在職進修;『中游』之期中或密集社工實習及其相同或不同社福機構的術科實習;以及『下游』之最後一哩的社工培力見習機制,處處顯現理論與實務、實質與形式、應然與實然之間的諸多斷裂之處,這也讓畢業、結業之後的社工新鮮人和學分班社工,面臨到職前就業茫然、在職培力焦慮抑或無法安住其心的漂泊尋岸。

最後是攸關到「實習認定標準」意旨,建議增加「實習或實地工作學分認定標準」,這方面衛福部訴諸的乃是針對學生於二次實習均在同一組織不同單位實習者,應敘明實習內容差異性及實習督導資格,以提升社會工作師考試及格率及保障實習品質等說明,然而,如此般說帖還是存有議論之處,誠然,實習生之於實習單位所累積的實務經驗實習,是需要時間與蹲點,因此,以次數或時數為其切分點,僅是其中的一項審視標準,更為關鍵之處還是在於像是督導專業能力、實習內容深度、學生專業能力養成規劃等實習單位的質感內涵,然而,目前的變革僅是聚焦於形式上的規範,未能深入探討如何提升實習的內涵與價值,這部分更是無關乎到證照率的及格率,如此一來,考察針砭乃是在於如何透過心連心、手把手、肩並肩另類學徒制的實習養成模式,藉此兼具充分的現場觀察和應變能力,這對於社工的就業意向和專業增長,實有加分、加值效果,連帶地,如何落實產學合作的協力夥伴關係,這一點的溝通、對話和互動機制,一直都是社工實習運作的最大限制,這方面更可以從學校實習督導怎麼批閱周誌以及是否出席成果發表,窺見到校園象牙塔裡的學術主流獨斷和雲端我執思維。

總之,這場研商會議的結論是否能夠成為最終的依據,仍然難以預測,但是,社工師證照考試的相關變革,理應要以縮短「教—訓—考—用」與「產—官—學—研」落差為其核心目標,唯有透過多元參與、全面檢視及質量提升等策略,才能真正解決現行制度運作失靈問題,為社工專業發展奠定更穩固的基礎,以讓每位有志於成為人群服務的社工,都能在公平且專業的環境中成長茁壯。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關於社工師證照考試的變革思維:迎向新的挑戰與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