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如死」情況惡化,許多鄉鎮今年一月的出生人數掛零或個位數,加上高齡化夾擊,地方憂心如宜蘭三星蔥、嘉義番路鄉的柿子、屏東枋山的芒果和洋蔥等特色產業,恐後繼無人,田園將蕪的前景堪慮。
苗栗縣人口最少的獅潭鄉上月跌破四千人,僅剩三九九三人,且高齡化嚴重,少聞新生兒啼哭聲;統計去年五、六月,獅潭鄉都無新生兒登記,去年只出生十五人,今年一月出生數掛零。
鄉長劉淑能說,獅潭是苗栗高齡化最嚴重鄉鎮,鄉內的柑橘是重要農特產,栽種面積一二○公頃,但老年人口逼近三成,少子化加上青壯年外移,柑橘產業前景讓人憂心。
「我上任兩年只收到十多張紅帖,白帖卻有一百多張,真的生不如死。」屏東縣枋山鄉鄉長羅金良說,去年十二月、今年一月都無新生兒,鄉內公立幼兒園學生愈來愈少,今年七月將縮編;枋山特產是芒果和洋蔥,雖有年輕人願意回來,但抵不過缺工人力,恐影響地方產業。
屏東和苗栗一樣,人口都在下滑;屏東卅三個鄉鎮市中,除枋山外,獅子鄉、麟洛鄉一月的出生數都掛零。獅子鄉長朱宏恩說,全鄉已跌破五千人,青壯年多往中北部發展。麟洛鄉長鍾慶平說,公所有發生育津貼和結婚補助,但杯水車薪,效果有限。
宜蘭縣三星鄉生產三星蔥,人口緩步減少,上月新生兒數只有兩人,死亡十八人。鄉長李志鏞說,近年出生人數減少,幸好有移居人口補上,總人數維持在兩萬多人。但種植三星蔥靠人力,若蔥農持續高齡化,產業將面臨危機,目前鄉內雖有青壯輩接手,但要持續鼓勵年輕人多生小孩。
南投縣去年出生數二四一三人,死亡數五四一一人,生死相差二倍,加上人口外流,人口數僅剩四十七萬二千多人;上月新生兒僅一七九人,集集鎮、國姓鄉各只有一人,水里鄉三人,鹿谷鄉與中寮鄉各四人。
南投縣府表示,少子化、高齡化都在偏鄉,托育資源不足,就學、就醫困難,年輕人外移或被鄰近城鎮、直轄市吸走,出生率更難有起色。
嘉義縣番路鄉上月新生兒只有兩人。鄉長蕭博勝說,番路是全台最大柿子產地,當地農業人口流失、老化,柿園位於山坡地、耕作面積不大,無法大規模機械化作業,肯定衝擊產業。(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聯合新聞網,2025.02.09)
少子化不只影響教育和勞動市場,也讓許多鄉鎮的傳統產業面臨斷層。許多特色產業,如手工藝、農漁業、傳統食品加工等,都找不到接班人,導致地方經濟衰退,甚至部分產業面臨消失危機,但個人覺得跟高教育受教影響也息息相關,大家都覺得往理工科、醫科就讀,能賺大錢,導致技職產業脫鉤,許多鄉鎮產業工作辛苦、薪資偏低,難以吸引年輕人回流,產業升級慢,缺乏創新,許多老產業仍以傳統技法為主,對年輕人吸引力不高,許多手工技藝或地方特產,老一輩職人沒有找到學徒,技術無法傳承,鄉鎮的醫療、教育、娛樂資源不足,讓年輕人寧願待在都市。
生不如死過去是形容生活不易的一句成語,如今在少子化的現今社會環境下生不如死是形容出生率趕不上死亡率。隨著晚婚晚育不婚不孕的情況下台灣社會人口結構已出現了變動,台灣預估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顯而易見的將來我們將面臨一大挑戰。根據報導指出目前台灣的農業鄉鎮老年化與少子化問題更為嚴重,其中苗栗獅潭鄉、宜蘭三星鄉、南投水里鄉、嘉義番路鄉等農業鄉鎮面對著就業機會不足、青壯年人口外流、老年人口增加、零新生兒出生率等挑戰下,可能面臨農業無人耕種的產業問題與農業衝擊。身為社會工作者針對農業鄉鎮少子化與老年化所產生的衝擊提出以下建議:
1、 青年返鄉計畫
建請政府相關單位擬定青年返鄉計畫,透過計畫協助青年返鄉培力社區再造等方案幫助社區加入年輕新血。
2、 增進生育率
隨著大環境經濟不佳情況下,少子化是全世界共同課題。因此,政府相關單位必須正視問題,瞭解問題所在,制定幼兒發展福利服務,讓國家作為新手爸爸媽媽的後盾,進而刺激國家生育力。
3、 老年安養服務
由於台灣已進入了老年化社會,但相關的福利服務卻未跟上老年化的腳步,因此做為社會工作者此時應立即正視老年化可能帶來的改變與衝擊,增進相關福利服務,讓老年人口能夠老有所依。
【參考資料】
寰宇國際教育基金會(2025) 。2025超高齡化社會,來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