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在本該是快樂過年的時候,卻是出現許多家庭暴力的事件,這背後頗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根據官方的統計資料顯示,2024年之際共計接獲2萬多起的家庭暴力事件,主要多為晚輩毆打長輩,像是子女打父母或孫子女打祖父母等暴力案件占比高達有55%,其次為占26%的夫妻或伴侶間暴力,事實上,家庭暴力的衝突情事,經常會密集發生在特定的年節期間,畢竟,這整年下來所積累的各種矛盾心結,像是財產分配、照顧責任和不當對待等,往往會在除夕團圓時爆發,導致激烈的言語和肢體衝突,連帶地,背後許多的結構性問題更是需要進一步加以探討,像是有從加害人到被害者的兩造角色、從單純加害或被害到互為相對的角色拉扯、從尊親屬對卑親屬之上對下到卑親屬對尊親屬之下對上的不當對待事情、從成年人到未成年的不同世代加害者、從未成年人到老年長者之不同年齡被害人、從親密關係到代際之間的殊異家暴類型、從肢體暴力到心理虐待或經濟剝削等身心財務控制、從文化主義的隱匿不報到失智失能的無法自保、從家庭動力失靈到家外通報機制失調,以迄於從家暴的覺察知能到安全守護網絡設計,直指出來的是家暴議題實有其冰山一角且有其難以短期收治之效,也就是說,家庭暴力問題不僅是表面現象,更是需要包括資源分配、專業支持及其心理健康輔導的長期關注。

再則,年節期間除了老年人家暴事故變多外,兒少保護案件或親密關係暴力事件在這段期間的發生頻率也變得相對頻繁,其主因乃是在於寒假期間兒少常生活不規律,熬夜上網,引發家長不滿和採取斷網、禁用等措施,進而爆發管教衝突,更遑論於過通過性儀式的年節及其所對應的特定貧窮議題,更是讓貧賤夫妻百事哀的真實生活困境,直球對決於各種不堪的情緒衝突,值得注意的是,隨其認知觀念的社會變遷及其家庭組成結構的更迭,該項的「家庭暴力圖像」亦有其從量變到質變、從樣態到內涵以及從私領域的家務事到公共領域的外部介入等不同演進歷程,這也讓包括自己人身安危、家庭動力破口所對應的社會安全體系機制,實有必要進行調整、更新。總之,官方資料揭示了在年節期間老年人家暴案件增加的嚴重性,特別是家庭內部的衝突和暴力行為,但是,如何啟動包括有效介入的事前防制作為或事發之後的各項停損防治措施,這何嘗不是直指家家都有一本難念之經的文化認知基模,如何適時、適切和適當於第一時間內尋求專業的有效協助。

最後,緊扣超高齡社會之於嚴重老化的照顧議題,實有必要通盤檢視從有「基本照顧」就好到導入素養的「專業照顧」、從非故意的「被動疏忽」到情緒拉扯的「主動虐待」、從意願能力的「主動照顧」到結構性受限的』被迫照顧」,以及從有專人照顧即可的「價格取向」到訴求專業照顧的「價值導向」等等隱含照顧負荷、創傷知情、壓力症候群、照顧極限、深井效應、長照悲歌或照顧殺人的長期照顧議題,這恐怕會將老人保護的家暴惡化情勢堆疊到難以收拾境界,就此而言,背後所糾結長者個人破口、親疏等第、照顧模式、性質功能、生活場域、培力素養、社會網絡、家庭動力、辨識通報及其分工協力等長期照顧模式底蘊,更有必要與時俱進以找出適性、配搭的長照家庭運作模式,這方面便有從政策、立法到服務體系等整體性擘劃之必要。

誠然,不要因為在生命最後一段的照顧負荷,進而抹煞了幾十年來的家庭人倫親情,無論是老保或家暴等議題現象,皆可做如此般解讀,但是,這也不等於有效解套,畢竟,攸關到老年人生活狀況、家庭暴力情事或老人保護圖像,尚缺從橫貫到縱貫的大數據資料勘查探究。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