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一則兼具有空氣品質監控和路跑健身把關之雙重性議題現象的考察思辨,實有其嚴肅看待之必要。

話說:環境部於日前公布去年(2024年)國內的空氣品質監測結果,顯示出來截至去年11月底為止,全台細懸浮微粒(PM2.5)年平均濃度為12.5微克/立方公尺(μg/m3),較前年(2023年)的13.7微克/立方公尺,已經是有所改善,然而,民團組織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卻提出質疑直指目前全台法定手動PM2.5測站31處,自動測站78處,但是,官方卻不採納自動測站數據,除了導致可能低估細懸浮微粒PM2.5數值外,更可能會忽略空汙對於人體所帶來的相關戕害,畢竟,檢視去年自動測站PM2.5資料,台澎金馬所有空品區PM2.5年均值為14.2微克/立方公尺,均未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所設定的5微克/立方公尺標準,這其中西半部空品區年均值全部未達環境部去年12微克/立方公尺的設定標準,更是未達到美國去年加嚴的9微克/立方公尺標準,值得注意的是,進一步檢視空品最糟的最大自動測站,有8站都位在高雄市,高雄一市已然成為全台PM2.5第一的霾都城市,這也讓空品監測及其後續的因應對策,是有必要針對包括自然界或人為直接排放所產生細懸浮微粒之「原生性」,以及一連串複雜化學反應及光化反應後所形成之「衍生性」等空汙的環境來源,以進行整體性布建,特別是回應於地緣環境、地理區位、季節時令、暴露途徑、性別年齡、職業類別、風險影響、管理策略、防範措施,推動大數據的資料勘查分析。

誠然,當癌症持續成為當代台灣社會十大死因的首位,肺癌又是高居十大癌種的第一名,特別是鋪天蓋地的肺腺癌及其偏高的死亡率,這多少是與漂浮在空氣中類似灰塵的懸浮微粒(Particulate Matter),有其極大的因果關係牽連,此一因為環境變遷及其可入肺細懸浮微顆粒物所遭致之『空汙難民』,業已成為包括兩岸局勢一觸即發之『政治難民』、通貨膨脹低薪就業之『生計難民』與老障人口貼身呵護之『照顧難民』在內的四種不同角色扮演,連帶地,頻率頗高的馬拉松路跑,更有其曝露於空汙危險底下的一項不智作為,以此觀之,包括國家、環團、醫療、運動等相干人等(stakeholders),實有必要嚴肅看待『空汙路跑肺腺癌化』的命題意旨思辨,特別是任何戶外活動關乎到根據天候條件監控、空氣品質指標(Air Quality Index,簡稱AQI)所對應的健康影響及活動提醒建議,像是呼吸系統問題、心血管問題、免疫系統影響或長期性健康風險等。

總之,關於空品監測及其『空汙難民』的命題意旨思辨,是有其從環境因子到個人歸因的排放受納、從被動防治到主動防制的因應對策、從個人到集體的不同作為,以迄於扣緊中介平台的空品、空汙之資訊正確、充分、完整、透明、及時和對稱等延伸性思考,畢竟,擺置於眼前的該項『空汙難民』的景象,包括:台灣現行空氣品質標準過於寬鬆,無法有效保護民眾的身心健康;官方數據的不透明性和選擇性採納,削弱了民眾對於政府環保政策的信任;西部城市作為PM2.5污染最嚴重的城市,凸顯區域性空汙問題未被充分重視;持續辦理的馬拉松等戶外活動,讓路跑者暴露於健康風險之中,顯示應急機制與風險評估的嚴重不足;以及全民健康風險教育及其空汙危害的自我防護措施,均有待補實強化。

好一個如是因果、其來有自的『空汙難民』共業後果。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