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一項攸關到社工執業風險及其用以啟動AI輔助配套措施的延伸性思考,實有其嚴肅看待之處。

話說:因應於社工訪視時,時常遭到民眾口頭辱罵或肢體暴力等人身安全威脅,對此,主管機關衛福部於今年(2024年)4月推出所謂的《社會工作人員智慧決策行動平台計畫》,主打包括智慧地圖、XR模擬實境、風險預警模型、繪製家系圖以及語音轉文字等5大功能的科技化AI輔助機制,以讓一線社工於人群服務工作獲致應有的人身安全保障,這其中像是「智慧地圖」可以讓社工了解前往案家訪視的路線以及沿路有無工地等情形;「XR模擬實境」提供8支模擬訪視的影片,並且可以與督導一起討論,以找出最合適的訪視因應方式;合併「繪製家系圖」知識庫給予新社工參考,藉此了解案主的家庭成員情形;「風險預警模型」則是串連不同系統的訪視民眾資料,針對公部門社工前往訪視前,更可以了解相關案家資訊、評估訪視風險,再依需求請警方或同仁陪同;以及「語音轉文字」功能可以讓社工訪視後盡速完成報告。冀此,此一智慧決策行動平台計畫實乃是一項值得肯定的策進作為,這也讓相與衍生的命題旨趣,更有其加以放大檢視之必要。

對此,實施至今的相關反思,包括:從需求評估到結果評估之於人身安全改變情形的效益評估、從數位科技的工具理性以鑲嵌於人群服務的價值理性、從複雜問題設定化以投射出問題情境條件變異化、從專業培力的標準作業流程以轉換到生命文本的同理換位思考,以至於從薪資待遇的保健因子以貫通於使命認同的激勵因子,突顯的乃是攸關到社工執業安全情事,實則糾雜個人背景歸因、專業培力歸因、問題屬性歸因、制度保障歸因等錯綜複雜因子,如此一來,考察的針砭之處,也就不全然僅止於全面導入上述5大功能的科技化AI輔助機制,及其究竟能夠降低多少的執業現場風險,而是如何有其專業自我的臨判能力和網絡夥伴的和合關係。

連帶地,該項執業風險統計的大數據資料勘查,更有其進一步深究、議論之處,遠地不說,根據衛福部統計去年(2023年)各縣市政府社工人員遭受執業風險統計,該年的在職社工總數共計有6,281人,這其中有5,333人次曾遇安全危害,這當中又以口頭辱罵304人次最多(占57%),其他順位依序分別是遭受威脅175人次(占32.8%)、肢體暴力30人次(占5.6%)以及其他類24人次(占4.5%),至於,2023年社工工作危事件整體占比為8.5%,相較於前幾年雖然是有所下降,只不過,各種社工人身安危單一變項描述統計的背後,還是隱含從公家機關到民間單位、從所有的一線社工到不同的風險等級社工、從科班或學分班之不同養成管道到安於本位之工作年資的社工素養等不同變異情形,這也指陳出來:關涉到用以強化社工執業安全的因應對策,理當要有兼具科技設備、軟件素養的併行思維。

畢竟,人群服務的社會工作,唯一不變的,就是相與關聯的窘境、困境、處境、情境和環境,都是隨時在做改變。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