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推動性別友善廁所多年,但台北市議員曾獻瑩、林亮君發現,廁所標示不一,讓使用者感到不知所措,要求市府統一標示外,也要一併顧及親子、身障使用者等需求。社會局回應,目前已參考中央、其他縣市的設置指引、評鑑標章及學者研究,優先改善廁所標示系統一致性、同時增加對民眾宣導,

曾獻瑩指出,廁所標示不一,有些性別友善廁所有孩童的圖示,代表可以帶孩童進入,有些則沒有,讓家長不知道如何使用,只好讓孩童獨自進入,家長還要在門口指揮。此外,不只推動性別友善廁所,也要顧及親子、身障等需求,應讓有限的廁所讓這些族群都可以使用,標示要更多元呈現、更友善。

林亮君也說,性別友善廁所標示混亂,設施包含坐式便器、蹲式便器、尿布台和兒童洗面盆等都有統一標示,但性別友善廁所卻沒有,且性別友善廁所的原則是友善和包容,親子、身障者都要可以使用性別友善廁所,並設有各個族群都可以共融的軟硬體設施。

林亮君要求,北市府應參考新北市All Gedner(全性別)友善廁所標章,研擬北市的友善廁所標章,擴增友善廁所數量、提升品質,實現北市的多元共融。

社會局回覆,市府已參考中央、其他縣市的設置指引、評鑑標章及學者的研究,希望逐步改善廁所標示系統的一致性、同時增加對民眾宣導,力拚明年3月由環保局開始實地抽檢。(時事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2024.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