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2📚
01.龍年光環沒國慶
02.補教經營一條龍
03.理工專才教師荒
04.閃兵問題逐年增
05.等待樓層加夜間
06.百歲人瑞俱樂部
07.罷免基隆未過關
08.人才凋零中藥行
09.家戶人口少子化
10.房地合一高稅收
11.諾獎得主不平等
12.中途同居代際間
13.戰時服勤同意書
14.寵物保母毛小孩
15.歉疚羞慚苗栗縣

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十二月份的第一周(2024.12.02)所羅列出來的七字箴言包括有「龍年光環沒國慶」、「補教經營一條龍」、「理工專才教師荒」、「閃兵問題逐年增」、「等待樓層加夜間」、「百歲人瑞俱樂部」、「罷免基隆未過關」、「人才凋零中藥行」、「家戶人口少子化」、「房地合一高稅收」、「諾獎得主不平等」、「中途同居代際間」、「戰時服勤同意書」、「寵物保母毛小孩」以及「歉疚羞慚苗栗縣」等15則的七字時事箴言,這也使得相與對應的延伸性思考,是有它嚴肅以對的必要。

首先,「龍年光環沒國慶」,往年的國慶佳節總會有自然或剝腹生產的應景國慶寶寶,如今,連龍年都不想結婚,更遑論於生兒育女,對此,內政部統計今年(2024年)1至9月出生數為9萬7,733人,堪稱為台灣史上最慘的龍年,樂觀來看,今年的新生兒人數恐將和去年差不多,約莫是落在13.2萬至13.5萬人之間,但是,跟12年前的上一個生肖龍年相比的話,出生人數則是大減7成,若果持續惡化的話,可能5年內新生兒人數會掉到12.5萬人;「補教經營一條龍」,108課綱實施5年多以來,相較於2019年,現在全國的文理補習班共計1萬2,395家,增加近1千家(966家),相形之下,外語類補習班3,035家有減少490家,以及技藝類補習班2,134家則是減少167家,顯現輔導學生功課及升學的文理補習班,業已成為了補教市場的主流趨勢,特別是招收國小生的補習班,更占所有補習班的61.88%,連帶地,文理補習班更是傾向『一條龍』、『安親班化』的經營模式,也就是說,同時招收國小(小五、小六)、國中和高中生,辦得有如課後照顧安親班般的讓家長放心,無疑地,安住父母忙於工作和成龍成鳳的不安之心,實乃教改的一大反諷,這也讓教育淪為更形嚴重加惡的階層深化和難以社會流動化;「理工專才教師荒」,擁有物理、化學、資訊工程等專業背景不願執教鞭,導致國高中自然以及科技領域教師的缺額和缺人,對此,有大學逆向思考,由教育學院學生跨資工系,修讀教育專業課程加專業科目學分,以讓有願意投入教育現場的教育學院學生加修資工輔系,期盼能夠藉此緩解教師荒,顯然,從理工背景修教程到教育學院修理工課程的兩軌並行,終究要回歸於包括個人資質、培育機制、人才市場及其制度保障等等環扣鑲嵌的拉扯影響;「閃兵問題逐年增」,妨害兵役案件的所謂的『閃兵』,出現愈來愈多並且也是各縣市普遍存在的問題,以新北市為例,役男因妨害兵役遭移送的人數,從2021年43人、2022年64人到2023年上升到93人,逐年間的成長幅度落在45%到48%,但是,從2021年到2023年成長幅度則是直接翻倍達到116%之最,顯然,役期太長、抗性不足、刑責太輕及其從軍處境的負面印象,這也讓相迎於韌性台灣的國力自衛、自保,實有其量質皆不優的有待議論;以及「等待樓層加夜間」,交通部預告,將針對外送平台新興行業,進行首次修法以訂定所謂的『外送基本運價公式』,也就是說,要比照小黃設定起程費(基本運價)、續程費加上運送距離計算,並可加收等待費、樓層費、夜間加成費及春節運費,預計於今年的11月完成修法,藉此保障外送員的各項基本權益,固然是要針對外送平台增訂運價適用規定,以作為業者收取運費依據,但是,平台是否會將成本轉嫁給店家和消費者,進而影響到訂單量和造成惡性循環,這部分實有制定專法以管理外送產業的必要,更遑論攸關到外送經濟、外送產業、外送勞權及其外送職重等衍生性議題,直指有其必要將該項的『外送勞動—勞動外送』的關懷命題,擴及到像是居服員等其他另類外送勞動階級的權益保障思考。

其次,「百歲人瑞俱樂部」,衛福部統計顯示,截至今年九月為止,全台共有5,542位百歲人瑞,比去年的5,011人,一口氣增加531人,這其中2,024人(36.5%)是今年剛加入『百歲俱樂部』的長輩,對此,迎接即將到來的超高齡社會,台灣長照整體預算更是高達新台幣927億元,顯然,從上一個世紀的高齡化社會到本世紀的超高齡社會、從過往的多子女化到當前的高齡化之不同老化指數內涵、從存活的平均餘命到自在的健康壽命、從法定老人到老後人生,以迄於包括男女性別、身心狀況、生活自理、家庭結構、居住型態、人文區位、靈性安適、經濟安全、社會參與在內的『超高齡社會圖像』,皆有加以廓清之必要;「罷免基隆未過關」,基隆市長的被罷免案結果揭曉,不同意票數8萬餘張超過同意票的6萬餘張,而且同意票也未通過7萬7,700張門檻,因此,宣告罷免案失敗不通過,只是,從罷免事由到罷免結果、從激情過後到公共治理、從政府機器到主權在民、從代議政治到公民社會、從基隆一市到遍地開發而來的罷免潮流,映照出來又何嘗不是欠缺獨立思辨素養的公民德行;「人才凋零中藥行」,衛生福利部訂定有傳統中藥業者的落日條款,僅1993年2月5日之前合法經營中藥房的業者,才能繼續中藥材販賣業務,即使2019年之際,衛福部再增加進入中藥販售領域的方便途徑,也就是說,係可透過藥學系訓練系統進到中藥行業,但是,中藥行的經營人才仍然出現快速凋零趨勢,這也直接顯現全台中藥商的平均年齡已經超過60幾歲,至於,中藥行家數更是從2005年的超過1萬3,000多家,掉落至2023年的僅剩7,637家,對此,為了避免中藥產業失去專業人才所造成的發展性危機,衛福部中醫藥司規劃未來修滿中國藥學暨中藥資源學系相關34學分並有1年的從業經驗,便可放寬經營中藥行,此一構思卻來引來藥師協會的反彈,直指恐將會漠視民眾的用藥安全及其欠缺中藥的長遠發展計畫,無疑地,擺盪於醫藥行政及其藥事實務之間的多方糾結,是有進一步廓清之必要;「家戶人口少子化」,根據統計顯示,十年前全台平均每戶人口數仍有3.59人,如今僅剩下3.09人,十年來減少0.5人,至於,近年每戶人口減少最為明顯的區域,多半係集中於中南部非都會區鄉鎮及外島地區,並且是以一級產業為主,顯然,從遷出到移入的社會性增減、從城鄉到都會的生活機能效應,從小家庭到高房價的小宅趨勢,家戶人口數的減少及其所帶來的衝擊影響,實比想像中來得嚴峻;以及「房地合一高稅收」,根據財政部最新發布今年9月份的個人房地合一稅稅收金額高達新台幣63.8億元、年增77%,總計前9月已貢獻國庫501.5億元,若是再加上一年所申報一次的營業事業房地合一稅稅收金額為291.4億元,總計今年前三季整體房地合一稅稅收高達792.9億元,全年可望挑戰1千億元大關,顯然,從買房到賣屋、從房價到地價、從個人到營利事業的房地合一稅,及其買不起與租不到的兩相對照,直指背後社會不均的加惡程度,已然成為年輕世代『適婚』且『當育』的一大阻礙因子。

最後,「諾獎得主不平等」,諾貝爾經濟學獎由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羅賓森(James A. Robinson)與強森(Simon Johnson)三名學者共同獲獎,3人的研究指出制度設計及其運作對於國家繁榮的重要性,這其中包括法治社會、私有財產保障社會以及廣納經濟型社會,進而直指從個人不平等、社會不平等、國家不平等到全球不平等之不均議題;「中途同居代際間」,因應於超高齡社會的變遷趨勢,出現年老之後因為配偶過世等因素而獨居,這使得高齡者再度與下一代同住,抑或是年輕世代獨立之後再搬回來與父母一起同住,進而形成所謂的中途同居或中途同住現象,顯然,從代際之間的各自生活到中途再次的同住,此一攸關到作息習慣、居住空間、生計負擔、生活交集、遷居孤立而來的諸多含怨和諧,相與對應之個人、家庭的動力運作適應,實有其一定程度的困難所在,這也讓高齡者寧願選擇獨居,抑或子女還是以探視為先的各安其位,藉此保有距離的美感之人性想像;「戰時服勤同意書」,某間高中校方發放青年服勤同意書簽署,徵求一旦未來事處於動員戰時狀態,高中學生得以自願參加後勤工作,如此作為自然引發家長疑慮,對此,教育部澄清說明這乃是根據〈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來調查學生意願,跟戰事完全無關,係屬於天災時在後勤上給予協助,況且全民國防更是人人之責,顯然,值此備戰、挑戰和能戰之際的兩岸對峙關係氛圍,該項服勤同意書的簽署,實有其司馬昭之心的自曝其短之嫌;「寵物保母毛小孩」,隨其少子女化的生育模式及其家庭結構的顯著改變,這使得毛孩居服員成為毛經濟產業的一項職業類別,如此一來,從單靠有愛心到接受專業培訓、從不同類種毛小孩到客製化服務、從照顧商品化到另類長照保險化、從專人居家服務到飼主照顧素養、從人寵共生到棄養毛孩子,直指包括獸醫、毛服員、個管師、動保社工在內的寵物照顧服務專業團隊,實有包括教訓考用、跨域協力和典章制度之整體性擘劃的必要;以及「歉疚羞慚苗栗縣」,『看見台灣』導演齊柏林之子齊廷洹受邀至苗栗縣立圖書館演講,竟收到承辦人簡訊,寫著『靠老爸的餘蔭就能吃一輩子』等字眼,不甘受辱的齊導之子,當場退還費用並向聽眾說明後直接離場,雖然承辦人事後請辭獲准,但是,苗栗縣長也在臉書發文,痛斥承辦人的無禮,同時也向齊柏林、齊廷洹、苗栗縣民道歉,顯然,何以會有出現如此低端的無禮舉措,此一從外顯行徑到內隱認知之貫通、落差,這才是當代台灣低落公民素養需要引以為誡之處,至於,身處於社會性縱容的當前生養環境,如此般的言談舉止,這又豈止是單一事件,可以了得。

總之,高達15則的時事新聞箴言化,背後所實有的是從臺灣島內到地緣政治、從疫情火熱到後疫情善後、從政治到經濟或其它以及從法令到典章等生活序曲,對此,多些達觀來看待從「COVID-19」到「後疫情社會」的生活樣態和世間百態,至於,糾結於『個體(蘋果)-制度(木桶)-環境(製造商)』所顯現出來的這些整體社會事實(holistic social fact),更是說明: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它隨時在做改變。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