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一則扣緊從教育政策、課綱實施到補習班到處林立的諸多迷思與弔詭,實有其進一步議論和深究之處。

話說:從108課綱實施之後的這5年多下來,相較於實施前的2019年,現在(2024年)全國共計有17,564家不同屬性的補習班,這其中文理補習班計有1萬2,395家,增加近1千家(966家、+7.8%),相形之下有3,035家的外語類補習班,減少490家(-16.1%),至於,有2,134家的技藝類補習班則是減少167家(-7.8%),這多少顯現出來:標舉輔導學生功課及升學的文理補習班,業已成為了補教市場的主流趨勢,特別是招收國小生的補習班有1萬0,869家,更是占所有補習班的61.9%以及占文理補習班的87.7%,這也讓文理補習班必須朝向『一條龍』、『安親班化』的經營模式,也就是說,同時招收國小(小五、小六)、國中和高中生,辦得有如課後照顧安親班般讓家長得以放心,無疑地,能夠安住忙於工作且成龍成鳳的父母不安之心,補教業者的經營心法,印照意圖緩解學生學習壓力的教改政策目的,實為一大的真實反諷,這也讓教育甚或淪為更形嚴重加惡的階層深化和難以有效帶動的社會流動化。

誠然,作為某種客觀存在事實的補習班,理當是要跳脫一分為二的道德兩判,據以深思補習班到處林立背後所實有的變遷意涵,畢竟,擺置於眼前的殘酷事實,直指並沒有隨108課綱而將學習成長的受教權,交回到學子、父母和教師的手上,進而找出適性教育的學習基模,相反地,因為欠缺配套措施,致使父母家長對於子女的受教需求,已然是出現供給端如補教市場,創造過多且不當補教需求的賽伊法則(Say’s Law),此一環扣之間的拉扯影響,終究還是無法超脫成龍成鳳的文化主義枷鎖。冀此,相迎於百花齊放且各憑本事的文理補習班經營運作,補教業者相與關聯的生存運作利基,這何嘗不是指陳出來用以協助父母抑或變身為專業父母的補教業者,趁虛而入以有效幫助家長們分憂解勞對於莘莘學子的提早卡位或立於不敗之地。准此,在這裡的基進反思、針砭,一方面點明課綱的變革增修,除了掉落工具理性的技術性操弄外,忽略了『勞心—勞力』、『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等文憑主義復加於國人心靈結構的價值理性,這也讓西方的文明對接於東方的靈魂,產生極大的落差與斷裂,乃甚至因為焦慮、恐慌、無奈之類的教育救贖財需求,而增生更多的學習迷亂行徑和補教脫序情境。

總之,5千多年文化滋養的社會化過程,要教父母及其子女得以復歸於當代的受教人權或平權真義,這一點恐非是立竿見影的一次到位,就此而言,菁英秀異的決策高層自當要更為務實看待包括家長、學子、教師、大眾之於文憑主義的認知基模,如何得以帶動創造性蛻變,而非逕自於由上而下的訓導、教導和指導,這也讓以招收國小生為主補習班的不斷湧現,何嘗不是突顯對於現行公立國小、中的不放心及其私立高中、大學的不安心,家長們也就只能自求多福於所謂的魚躍龍門。誠然,因為『學習』產生『習慣』,因為『習慣』產生『慣性』,因為『慣性』產生『性格』,因為『性格』產生『格局』,最後,寬廣的『格局』,方為是用以有效改變『命運』的真諦所在,以此觀之,怯弱、不足的終身學習心靈結構,這才是上述議題現象的自為反思之處。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