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一則與邁入超高齡社會的相關超前部署作為,實有其若干思辨、議論之處。

話說:預估台灣將於明年(2025年)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之林,不過,根據內政部的最新統計顯示,截至今年的8月,包括嘉義縣、台北市、南投縣、雲林縣、屏東縣、花蓮縣及基隆市等地方縣市,轄內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都已經超過20%,也就是說,這7個縣市業已提前進入超高齡社會,如此一來,從早發到後進之不同縣市的超高齡社會化情形以致於全台超高齡社會化情勢,是有其整體、通盤且綜融的針砭之處。

首先,就其超高齡社會化的個別縣市差異情形而言,嘉義縣65歲老年人口所占比率最高,達22.88%,其次是台北市22.67%、第三是南投縣21.42%,至於,雲林縣和基隆市並列第四,都是20.91%,其餘破20%的縣市還有屏東縣20.64%以及花蓮縣20.30%,如此一來,一方面除了老年人口的占比差異外,以20%的占比為其超高齡社會的條件門檻,這部分實有老人數字的量化指標,但是,也不能忽略不同比率背後所實有的加權意義,特別是從北部區域的台北市、基隆市;中部區域的嘉義縣、雲林縣、南投縣;以及南部、東部區域的屏東縣、花蓮縣之於不同地理區域所關涉到產業結構、經濟發展、生活機能及其安老措施。冀此,當這7個縣市已經率全台其他縣市之先而成為超高齡社會的其中一員,那麼,扣緊歸因事由、不同超高齡景象及其積極性別待遇的安老對策,點明:7個縣市之於超高齡社會的「個體範疇」,實有必要擴及到相關因應建置的「制度範疇」,藉此超前部署於「超高齡社會的大環境範疇」。

其次,就其全台地區之於超高齡社會化的加速情形來看,早於2022年底便有4個縣市提前達到超高齡社會標準,至於,今年8月底則是共計7個縣市達標,等於全台有近3分之1縣市提早進入超高齡社會,換言之,在這裡的考察真義就不全然只是聚焦於這群超高齡縣市的議題現象論述,而是要有從『早發型』到『後進型』、從自然性增減到社會性遷徙、從北部到中南部、從西部到東部、從本島到外島、從直轄市到其他地方縣市、從超高齡社會的人口數據到在地生活的資源配置,以及從財政收支劃分到國土計畫重建的整全多層關照。

准此,迎接超高齡社會化及其邁入超高齡社會之於各項超前部署的若干思辨,是要有人口發展的另類因應對策思維,也就是說,癥結之處不全然僅止於不同縣市的個別人口老化情勢,而是有其從單一到跨轄、區域以至於全台人口組成的整體性布建,畢竟,這裡所涉及到包括有個體之於就業或就學的理性選擇,以及各個縣市都市化程度而來的交易機會成本考量,換言之,走不出來的『拉力』及其難以湧進的『推力』,也讓人口的吸吐增減,淪為各個縣市之間某種零和關係的紅海生存策略,這不僅無助益三階段人口的有效調整,反而加速縣市之間的人口發展階層惡化,更遑論於還有從長者的個人老化到長期照顧的家庭老化,以迄於在地生活的縣市區域老化,及其對於捍衛老權的基本訴求。

總之,迎接超高齡社會化及其邁入超高齡社會之超前部署的若干思辨,不應該束手無策於坐以待斃,這也讓安老的諸多變革工程,成為一項重中之重的國安危機。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