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詐騙案件層出不窮,被戲稱為「詐騙之島」,警政署執行112年度青春專案,發現少年犯詐欺比例上升,高達52%,人數也增加616人,且有多達5成8擔任車手,且當中超過3成為在學生。藍委批評,此起歪風肇因於詐騙集團已結合幫派,直接到學校吸收小弟,但教育部只會請學務組長或校內教師處理,一般老師怎麼敢管,作法根本是牛頭不對馬嘴。
審計部公布112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其中提到警政署執行112年青春專案,查獲少年犯罪1689人,當中以詐欺879人最高,占52%,比111年度增加616人。
報告指出,少年涉詐欺案件型態前3名,分別為58.3%擔任車手 、13.19%提供帳戶及12.26%的交易糾紛;又涉詐少年約38.02%在學、30.99%輟學未就業、6.95%未就學亦未就業。
為避免青少年誤蹈法網,警政署建議國教署,將「涉詐高風險少年」列入高關懷名單,據以向上溯源,阻絕少年被利用犯罪,並透過機關跨域合作增加政府守備範圍。
國民黨立委葉元之表示,問題主要出在詐騙集團已與幫派結合,直接進入校園吸收小弟,導致校園安全已暴露在高度風險下。由於教官已退出校園,上會期他不斷要求教育部增加校安人員,把關詐騙深入校園等亂象,教育部只會卸責,相應措施就是讓老師、學務組長管轄不良少年、幫派少年。
葉元之說,現在學權高漲,學生連記過都不怕,青少年犯罪更常被「去前科化」,「一般老師怎麼敢管,作法根本是牛頭不對馬嘴」。
教育部回應,已製作詐騙防制懶人包,提醒學生避免涉詐,觸犯刑法。國教署也辦理反詐騙種子教師培訓研習,並於全國高中學校校長會議、學務主任會議等時機,納入反詐騙相關課程議題;另請學校運用各項集會場合或導師時間宣導。
教育部說,與警政署定期召開聯繫會議,共同研商防止學生淪車手機制,合作辦理預防詐騙相關講座或研習活動,建立學生正確觀念。(時事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2024.09.13)
青少年犯罪問題日益上升,根據警政署統計資料顯示在2021年青少年犯罪人數突破一萬人。和過去相比,現今青少年犯罪已不是過往的偏差行為,取而代之的是車手與詐騙。然當前現況與黑幫涉入校園有很大的關連性,黑幫涉入校園有幾下因素:一、支出成本低;二、少年微罪;三、血氣方剛易蠱惑 (蔡德輝、陽士隆,2000) 等因素。其中以少年微罪為最主要的因素,由於本國目前法律對於青少年有相當的保護,避免前科留下所設立的保護機制卻被有心人士利用實為可惜。為因應當前少年犯罪現況,作為青少年社工可以採取以下措來防範與協助。
一、家庭部分
家庭是人生活的開端,也是人發生問題的起點。家庭關係複雜與親子關係不佳,可以輔以家族諮商或治療予以協助。透過親職教育與親子活動樹立父母角色與強化家庭功能,讓青少年不因家庭功能不彰而向外尋求需求滿足而誤入歧途。根據(蔡德輝、楊士隆,2000;楊瑞隆,1999) 具體措施可包括婚前親職教育、兩性教育、家庭婚姻諮商、父母連帶責任或罰金、強制教育課程緊急安置、寄養或收養。
二、學校部分
學校是我們第二個社會化的地方,作為學校社工可以透過外展的方式尋找失學少年,此外由於課業成就不佳的影響導致失學,可以利用技藝培養的課程來代替學科表現,幫助青少年增進自我概念避免角色混淆而誤入幫派的利用。過去在新竹縣曾有所向陽學園即是最好的典範。
【參考資料】
蔡德輝、楊士隆(2000)。青少年暴力行為原因、類型與對策:幫派入侵校園問題與防制對策。台北市:中華民國犯罪學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