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一則關於獨居高齡人口及其老人困老宅的變遷課題,實有其嚴肅看待之必要。

話說:明年(2025年)的台灣社會每5人便會就有1名年齡超過65歲的長者,並且於2040年之際,台灣地區的老人比例便一舉超過總人口數的30%,進而成為極超高齡社會的其中一員,因此,作為友善人生第三個家的『銀光好居』,除了有其需求大增的客觀事實外,更要有復歸於從供需媒合、友善環境到好居認證的基本提問。

冀此,扣緊涵蓋『安定』、『安全』、『安心』以及『自主』等所謂『三安、一自主』的構面項目,據以從明年(2025年)起,全面推動『銀光好居』認證標章的社會人文變革工程,誠然,諸如世代共居青銀共助、互助共融的社區、全齡通用的家居設施、老後食衣行育樂新選擇、科技性整合式照護服務、運用科技輔具協助自立照護、財富與自我價值再造等等與時並進的新時代觀念,背後糾結的乃是包括老命、老身、老伴、老本、老窩、老友、老趣之於創造性轉化的各項新猷作為,如此一來,從外顯的策進措施到內隱的默會素養、從不同情境的個別長者到適老宜居的典章制度和多重變異的高齡大環境、從最終責任的國家機器到公私協力的多元夥伴關係,以迄於從長者的個別性移轉、親屬家人的世代性移轉到社會連帶的社會性移轉,直指出來的是啟動『銀光好居』的認證標章,當可作為用以引領未來銀光的一種蛻變契機。

誠然,偏向於規範性層次的上述『銀光好居』的概念內涵,亦有回應於社會大眾之於表達性需求的彼此對話與對接,對此,從2024年5月針對22個縣市代表所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現出來的是有84.2%的受訪者非常認同「政府推動銀光好居以及高齡友善的都更刻不容緩」、有73.7%的受訪者非常認同「各縣市高齡友善住宅供給不足」、有84.2%的受訪者非常認同「銀光好居認證標章」,以及有73.3%的受訪者非常認同「銀光好居作為政策要點」,換言之,從綱舉目張的政策方向到整合性服務的友善住宅,『銀光好居』已然是一項可欲、可行、可為以及可以遇見的必要且迫切性作為。

冀此,相迎『銀光好居』認證標章的變革工程,當有其嫁接於大開大闔的多元命題思考,這其中包括:

(一)認證標章係為推動『銀光好居』的一項重要轉折點,那麼,從高齡族群的『銀光』世代到不同色系光譜的全齡跨世代,要如何有其進行社會性融合的機制設計,就此而言,『銀光好居』更要有作為超典範社區工作之於『願景社區』的高度、深度、廣度和柔和度等多面向思索,連帶而來的是對於『好居』的操作性定義,是要超乎物理環境及其設施設備的單一、特定層面,藉此正視包括生理、心理、社交、財務、認知抑或宗教、人文等個人動力的全面性發展關懷旨趣。

(二)作為涵蓋目標管理、參與管理、績效管理以及人群服務管理的『銀光好居』,藉由分屬於安定、安全、安心和自主的「解方類別」,以及適老社區經營、全齡適宜空間、智能自立化、照護便利化、扶老服務平台、緩老健康促進、高齡價值的「中指標範疇」,抑或各種實際執行情形的「小指標項目」,藉此建構『銀光好居』三安、一自主的構面項目,這部分所關乎到整全、多層、實用、受惠、適足、創意、內涵及其未來性,實有待詳實廓清,如此一來,機構單位的入選表揚,宜要有諸如類別範疇、穩健經營、創新服務、精緻小雅等等不同規模經濟之於分類、分級和分流的標準設定或推薦理由,藉此讓『銀光好居』的認證標章,朝其可大可小、可深可廣、因地制宜、有所權變且兼容並蓄的使命願景挺進。

(三)決戰千里的『銀光好居』,更需要有運籌帷幄的超前部署,這部分所涉及到是從需求滿足到風險規避、從政策擘劃到有效輸送、從整合服務到績效管理、從中央政府到地方縣市、從中央部會到縣市局處、從政府機關到民間單位、從單一領域到跨專業、從溝通共識到協調步伐、從網絡夥伴到協力合作、從典章制度到觀念充權、從操作定義到具體作為、從社區公共場域到居家私人領域、從世代融合到數位落差、從移動障礙到參與平權、從所得替代到經濟安全、從市場規模到範疇經濟、從專人協助到專業照顧、從銀光好居到全人蛻變、從入選單位到推薦理由、從資料檔本到實地考察,以迄於從推薦表揚到後續觀察,均有進行通盤檢視之必要。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