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私密影像犯罪隨著手機科技進步而連年增加,如韓國N號房、視訊裸聊側錄恐嚇取財等案件層出不窮,學生無知或嬉鬧強拍同學上傳,也常因此觸法而不自知,導致今年上半年案件數遠超過去年同期,且男性比例激增。以桃園為例,去年接獲性影像暴力案件324件,今年1至5月就高達223件、達去年近7成;新竹市上半年有113件,也已超過去年6成。
桃園婦幼警察隊分隊長徐彰慎分析,成人性影像保護自去年2月15日施行,使過去掛零的黑數逐漸顯現出來,其中年紀最小的被害者僅為小五、小六女童;犯罪態樣最多的是網友互拍、視訊裸聊,通常合併恐嚇取財或詐欺等犯罪行為,追查後發現匯款帳戶都是人頭戶,找到嫌犯的案件僅占少數。
新竹周姓無業男子透過手機遊戲「傳說對決」認識小五女童,不斷用「好喜歡妳」、「想看妳身體」等甜言蜜語,哄騙開啟LINE視訊功能,觀看女童撫摸下體並趁機截圖多張裸照,事後周男雖付30萬元和解,仍被依違反《兒少性剝削防制條例》判處1年10月徒刑。
此外,學童與同儕相處時,常因對法令無知或過度玩鬧而犯罪,例如多人強脫同學內褲拍照、上廁所以手機偷拍對方性器官、畢旅相約洗澡嬉鬧趁隙拍照上傳,都是犯罪行為。
苗栗警方舉例,有16歲少年趁男同學如廁用手機拍下對方性器官,還將照片惡作劇傳送到班上群組,老師獲悉通報後,拍照的少年被送少年法庭,原本很生氣的被害少年,發現事態嚴重想原諒也來不及,也直說上了一課。
衛福部2023年8月成立性影像處理中心當全國單一窗口,全年無休受理性影像案件被害人申訴,並將影像移除下架,自去年8月15日至今年5月31日共受理1150件申訴、754名被害人。進一步分析,被害人以女性較多、占69.9%;年齡以18至24歲最多,有42.6%,其次為25至34歲、13至17歲;性影像散布者高達62%是網友,其次是伴侶、約16%;下架移除1020件,移除率88.6%。
台中市警局婦幼隊長楊俊明呼籲,若不幸遭遇性私密影像被散布時,務必牢記「保持鎮定、保存證據、調高社群帳號隱私設定、報警處理」等4個步驟。(時事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2024.08.11)
隨著數位原生(Digital Natives)世代的來臨,數位人格的發展與實際生活已經密不可分,甚至多數人在網路與社群平台的人際關係,已逐漸大於現實生活,一旦數位人格遭騷擾、攻擊,就相當於真實人格受到傷害。
舊的法律無法跟上新的犯罪型態,是每一個國家都面對的挑戰。我們也看見各國也逐一採取行動,希望能從國家政策、司法、制度與教育等各層面採取變革。
針對新興的數位暴力型態,積極修法確認數位性暴力的嚴重性,以及瞭解其犯罪的多樣性,改變輕忽數位性暴力或視之為娛樂或玩笑的心態。透過瞭解數位性暴力犯罪的多種樣貌,及其常常同時存在於網路與真實世界的特性,以規劃完善的社政系統與法規,如此一來,才更有機會從上而下,改變社會大眾輕忽數位性暴力或視之為娛樂、玩笑的心態。
勵馨基金會呼籲:「如果在網路上發現不肖人士惡意散布這些影像,我們可以做的是:不分享、不轉貼、不評論,甚至蒐證、要求分享者下架影片。」勵馨基金會始終相信集結大眾力量,除了可以建構更友善、包容的環境,支持被害人勇於求救,也更能遏止無孔不入的數位性暴力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