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部公告一一二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教育部推動大專校院雙語化學習計畫,補助學校投入EMI(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全英語授課。教育部委託英國文化協會擔任計畫諮詢輔導顧問,由協會邀請專家學者,去年至十六所重點培育學校、學院,以訪談和觀課等方式了解執行成效,發現五成課程未全然符合EMI定義,但學校認為評鑑只看語言是畫錯重點。
觀課調查發現,九成教師都具專業英語能力,但八十堂EMI課程中,五成課程未全然符合EMI定義,教師「講課」占據課程多數時間,反而缺乏師生雙語互動,無法了解學生學習情形和語言能力。
雙語標竿大學、台師大副教務長劉宇挺肯定報告的價值,但他認為,當解釋複雜概念,教師就必須搭配問答、作圖等讓學生容易理解,完善的EMI課程應同時兼具語言面與非語言的輸入,才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
致理科大應用英語系講座教授陳超明指出,EMI課程關鍵在教學策略要改變,以學習者為中心做互動探索,若只強調課堂說了幾成英語是畫錯重點。
陳超明談到,大學教授可能是很好的學者,但不一定都能成為優良教師。推動EMI課程以來,多會看到部分教授直接將原中文課程改用英語敘述,確實是最輕鬆的作法,但若教學模式未改,「課堂講中文都沒人聽了,還期待講英文有人聽?」教師應增能,學習妥適利用教學策略。
政大財政系教授吳文傑說,過去規畫課程時,就先將學生設定為課堂發言主體,每次上課都有近五十人參與討論,參與討論的學生會得到額外加分,先對學生提出誘因。(時事新聞來源:聯合新聞網,2024.08.08)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