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一則攸關到老人保護之縫隙、輪廓與圖像的延伸性思考,實有其嚴肅思辨之必要。

根據衛生福利部官方資料顯示:當代台灣地區老人保護的變遷趨勢,就其通報進案的量化指標來看,2019年之際為1萬7,373件,2020年為1萬9,344件,2021年為2萬1,745件,2022年為2萬3,141件,去年的2023年則為2萬2,540件,顯然,穩定中的成長趨勢,這也意指是有其必要針對『老人保護圖像』以進行整體輪廓的爬梳、釐清,否則,欠缺資料勘查的大數據分析,終究是讓老保議題現象,淪為各自專業本位主義的多方解讀,進而缺乏對於捍衛『老權』的基本提問,遠地不說,環視於2023年的老人保護案件,這當中顯現出來的是諸如施暴者變項係以兒女、媳婦等直系血(姻)親卑親屬占比最高達55%,至於,案件類型變項則以精神暴力最高占比達40%,其次為肢體暴力占比33%以及跟蹤騷擾占比18%等等皆偏屬於基礎性質的描述統計,如此一來,從自變項到依變項或外在變項、從相關到因果、從最大變異到隨機變項之衝擊影響情形,直指出來的是對於老保迴圈的守護策進作為,實屬於低端、殘補、踞箭及其枝微末節的打地鼠思維措施,這也讓等待風起的將會是更為悲情之類的照顧殺人事情。

冀此,扣緊「個—人—動—力—個人動力」的關懷旨趣,這也讓糾結於包括長者、家人、主照者的「個體」;涵蓋生理、心理、社交、經濟、認知、文化的「全人」;以及相與對應的「驅動力量」,據以找到助力、阻力的照顧解方,畢竟,長期照顧而來的身心負荷,這已然是諸多歸因事由及其結構性限制的一項預期性後果,如此一來,相與因應的解決對策和配套措施,自當是有其必要針對內外在歸因與生態系統,以進行從戰術到戰略、從工具到規範,以至於從微視到巨視的多方布建處遇,就此而言,受照者之老人、主照者之家屬究竟是如何看待照顧事宜所涉及到文化認知、角色定位、功能運作、權責關係及其家庭動力之類的生理、心理、經濟、認知或文化等動力面向;連帶地,扣緊從長者、長照家庭到照顧社會抑或是照顧難民而來的生態系統運作,更是需要進一步擴及至家醜外揚、孝道觀念、人口組成、居住型態、家庭量能、支持能量、晚婚少子女化、照顧人力、費用負擔、資訊對稱、資源配置、社會性阻隔等等可能解釋變異或影響因素的整體性檢視,況且還有老人受虐案件所涉及到諸多的接觸渠道或防制管道,又要如何找出從溝通以取得共識到協調以利於行動同步、從本位到專業的專業本位主義,及其從破綻到出口的關鍵性破口所在。

總之,從自我照顧、家人照顧、專業照顧、社會照顧到文化照顧而來的延伸性思索及其策進變革議題,包括:

(一)長者個人動力:生理(失能或失智)、心理(存在性孤獨或孤獨性存在)、社交(社會處方箋或健康促進)、經濟(年金貧窮或經濟不安全)、認知(撤退理論或第三人生)、文化(養兒防老)等。

(二)親屬家庭動力:生理(主照者的健康維護)、心理(長照家庭的多重身心議題)、社交(長期照顧的社會性阻隔)、經濟(照顧費用的財務負擔)、認知(家屬責任的認知基模)、文化(在家老化)等。

(三)結構系統動力:生理(健康促進)、心理(老後人生)、社交(社會參與)、經濟(年金保險)、認知(活躍老化)、文化(生產性老化)等。

(四)長照角色轉換:『預備照顧者』之認識資源、照顧協議、資訊透明;『新手照顧者』之照顧技巧、試行評估、配套備案;『夜間照顧者』之多重角色、壓力加乘、變更協議;『專職照顧者』之全面阻礙、身心疲憊、家照支持;『移工照顧者』之生活適應、勞動權益、補充協力;『機構照顧者』之機構調適、家事協議、最後一哩,以及『畢業照顧者』之創傷知情、社會參與、職業重建。

(五)長期照顧歷程:從居家到日照、從日照回居家、從居家入住機構、從機構急送醫院、從醫院返回機構、從機構再護送醫院,以及從醫院到生命盡頭。

(六)長照人事時地物:『人』之受照者、家照者、居照者、主要照顧者、他照者、共照者、主動照顧者、被動照顧者;『地』之居家照顧、社區照顧、機構照顧;『時』之預備照顧者、新手照顧者、夜間照顧者、全職照顧者、喘息照顧者、移工照顧者、資深照顧者、機構照顧者、畢業照顧者;『事』之生理照護、身心照顧、照顧素養、經濟扶助、財務剝削、社會參與、健康促進,以及『物』之環境評量、輔具評估、無障礙環境、移動障礙。

(七)長照工程建置化:長照保險化、長照夥伴化、長照家戶化、長照商品化、長照國家責任化、長照素養化、長照人權化、長照移動無礙化、長照角色去性別化。

(八)長照概念內涵:從照顧服務之『照服』到照顧保險之『照保』及其照顧人權之『照權』。

(九)長照世代對接:同一世代之長照悲歌老老化、不同世代之長照悲歌老障化、同一世代之長照悲歌手足化、不同世代長照悲歌幼齡化、無關世代之長照悲歌機構化。

(十)長照考察架構:『理念』之在家老化的生死於廝、『政策』之親屬責任的毒性壓力、『立法』之長照建置的福利服務、『行政』之長照布建的四大錢包,以及『服務輸送』之長照措施的居家、社區與機構。

(十一)長者老化命題:『健康老化』之減法照顧、適性生活的生命資本;『活躍老化』之社會參與、服務學習的生存資本;『成功老化』之自我肯定、全人發展的生活資本。

(十二)長照服務提供方式:居家式、社區式、機構住宿式、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照顧實務服務指導。

(十三)長照服務屬性定位:支持性、補充性、保護性、替代性。

(十四):長期照顧愛憎糾結:從被動疏忽到主動虐待、從主動照顧到被迫照顧、從天邊孝子到旁邊怨子,以及從高人力密集產業到知識加值產業、數位科技產業。

(十五):老後人生生命天光:銀光世代、第三人生、橘世代、減法照顧、自立生活、成功老化、樂齡快活、生產性老化、發展性老化、活躍老化、第三人生之奉獻公益真實人生。

誠然,長期照顧之真義,理當不至於會因為在生命最後一段的照顧負荷,抹煞了幾十年來的家人親情,只不過,這部分的變革作為,實有待『個體—制度—大環境』的綜融性考察。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