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民
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教授
中華民國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桃園市愛力社會福利協會創會理事長
電子發票愛心碼9595995、9595520

今年社會工作師的第二次證照考試,已然結束,除了關乎到專業科目之於鑑別度的相關針砭外,兩篇小作文的國文考科,亦有其復歸於從「進取的狂者」到「善與人交」的人群服務相關反思。

首先,加總字數近乎一千字的這兩篇小作文,密密麻麻的內文陳述,對於已經是氣力放盡的考生來說,多少是有其再次提振精神以進行最後一搏之意,然而,是否會因為『易讀』抑或『閱讀障礙』,致使出現可能的作答阻礙,這一點實有還原回到何以相較於其他的專技類科,獨獨只有社會工作師這門類科需要加考國文(作文)這一個科目,連帶地,僅以通俗性質的作文命題及其書寫方式,又要如何得以對接人群服務所應有的邏輯思維、撰寫筆力、結構論述和人文底蘊。冀此,社工師的證照考試,就不應該只是流為某種成名立萬的通過性儀式,而是有其考試命題如何有效引領「教—訓—考—用」的內在性貫通,如此一來,採借圖像式或文字化等個案撰寫的應考方式,是有其嚴肅看待之必要。

其次,綜觀加考國文的這個科目,還是有其人群服務所應奠基的人文素養,像是第一篇的小作文,針對有『狂醫』稱謂的骨科醫師杜元坤,藉此書寫『進取的狂者』背後所實有的人文底蘊,換言之,一生懸命的行醫救人,之所以狂放而非狂妄,乃是在於突顯以病患權益為其優先的核心價值,如此一來,從廢食忘寢的多開幾台刀到精進自我的不斷學習,以迄於義無反顧的忘了自我,狂者精神如杜元坤醫師,其所帶給後輩的人身典範,無非是身為仁醫之於不放棄的行醫精神,連帶而來對於醫術的精研學習,又何嘗不是直指有如父母之心的醫治理念,這已然是跳脫『下醫治已病』的視野胸襟,藉此轉換成為改變就從己身做起的身教典範,如此一來,衣帶漸寬也不倦的誨人教導,是有其對於為何而學、而為的基本反思,更有其知行如何能夠合一所關乎到不斷學習的自我提點。

至於,第二篇的小作文,強調的是身為社會的一份子,如何選擇朋友、建構朋友網絡,並且體現一己妥善的交友態度、方法,這何嘗不是對應於當前個人主義盛行的我執殘念,致使如何得以讓『人要長交、事要短結』對應於要有的知己知彼素養,從而臻至善與人交的積極意涵。誠然,若果對於上述進取如狂者的思索真義,已然不在於表相的狂字,而是如何嫁接於學習真義的執著與堅持,那麼,善與人交的思索真義,更是彰顯出友直、友諒和友多聞的擇友覺察能力及其社會資本的善緣擴充,就此而言,嫁接於和能力強的人據此一起學習的『鷹架思維』,以及和磁場相近之人共同打拼的『雁行理論』,從而產生利他、利己及其得以利社會的互助氛圍,顯然,「進取的狂者」與「善與人交」兩者之間,實有其彼此的會通之處。

總之,如何將「進取的狂者」以及「善與人交」這兩篇小作文的考察心得,對接於人群服務理念的創造性轉化,就此而言,保有赤子之心、學習精神及其謙和態度的為人處事理念,從而讓從狂者蛻變以成為智者或仁者,而善與人交的擇友真諦,更是有其互為貴人的相互提點之效。

(本文並同步刊登在晴天社會福利協會官網)
(本文的著作財產權經王順民授權歡迎轉載)